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
发布:2024/7/4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我们已有乡土文学创作的传统,有千百位作家艺术家趟出的农村题材创作路子,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产美好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唱家宗庸卓玛所说:“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文学创作,不能不继续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提倡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笔杆和歌喉讴歌现实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就必然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写人就要写人背后的文化。写农村就要写农民和他们的文化。作家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和农民的喜怒哀乐,更离不开古今的乡村文化。如果说赵树理、孙犁、柳青在写合作化运动时,都或浓或淡地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当时农村的发展状况,那么今天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农村和民族地区生活时,也要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外地作家艺术家以“进入者”的身份深入某个农村而入乡随俗的过程,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徐剑、李玉梅描写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报告文学《怒放》关仁山描写老区阜平脱贫决战的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温燕霞以赣南山区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琵琶围》,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网络小说、影视剧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同时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总之,文学艺术界广大同仁要继续关注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广大乡村世界,用富有时代性的艺术精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接续前辈的乡土文学传统大踏步地走下去。
(摘编自袁学骏《文学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材料二:
罗大佺小说新作《萤火虫之约》讲述乡村儿童的成长故事。作品把儿童题材的天真烂漫与现实题材的生活质感相结合,展现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以及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
围绕乡村儿童的成长,作品着重塑造了青年教师羊一庄的形象。羊一庄有理想、有爱心有智慧,从师范大学毕业后主动到偏远的药王谷中学任教,成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班里一个名为斑鸠的少年遇到挫折、心生烦恼,激发了羊一庄内心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时,小小的萤火虫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在家访路上,羊一庄偶然发现斑鸠捉萤火虫时是那样快乐。细心的羊一庄立刻请教学者、查阅图书,主动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知识。他的真诚和关爱温暖了孩子的内心,帮助少年重回轨道并考上了重点大学。从羊一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纯真的心灵,看到了优秀教师对乡村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看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可以说,羊一庄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典型意义。
除了羊一庄,作品还刻画了一个关爱乡村儿童的群体。团市委的张蝶蝶、镇政府的周优、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人竹小根、企业家齐嘉义等人物,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关照乡村儿童,解决现实难题。他们对孩子们的无私帮助,让读者感到暖流涌动,凸显了社会大众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愿。
贯穿始终的萤火虫意象体现了作品的童话色彩。从故事结构到内容细节,作品通过萤火虫来形成艺术内核,并用虚实结合手法丰富文学意象的内涵。萤火虫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吸引着童心未泯的少年。萤火虫又是一个童话,在妈妈讲的故事里,萤火虫是一个小仙女,每晚提着灯笼照着一个小男孩读书,还希望小男孩用所学知识让村庄变得更美好。与之对应,作品以萤火虫收尾。乡村少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立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企业,为生态农业贡献力量,还建起了萤火虫博物馆,举办艺术节,使偏僻落后的三瓢水村成了旅游景点。最终,“萤火虫之约”变成了现实。由此,作品营造出既浪漫又庄重的艺术氛围。此外,作品中许多人物的名字既质朴又有趣,符合当地习俗,也贴合儿童题材的特点。
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都是当代青年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或教书育人,或建设家乡,各有所成。他们向读者展示出青春奋斗的美好图景,使作品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在乡村振兴路上,中国农村将会更加美丽富饶,有更多故事等待着文学的书写。
(摘编自刘江滨《用温暖笔触书写乡村儿童成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主动奔向农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并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
B.外地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而入乡随俗,认识和接受当地乡村传统文化,就能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
C.罗大侄的《萤火虫之约》将儿童题材与现实题材的相关内容结合,从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反映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
D.萤火虫意象贯穿《萤火虫之约》的始终,体现了作品的童话色彩,营造出既浪漫又庄重的艺术氛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乡村文学由来已久,创作成熟,新时代作家不必深入农村、接近农民,只要能为他们代言塑像就行。
B.根据习总书记的强调内容分析,文艺创作要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当下作家在描写乡村生活时,只有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才能体现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深度。
D.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我国农村将会越来越美丽富饶,将有更多生动感人的故事等待着文学表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C.曹雪芹《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D.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时说:“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萤火虫之约》是怎样展现农村风貌的。
(5)如何用文艺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桂圆
李春华 家乡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
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家谱记载,先祖常给地方官吏看病。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
谁承想,国运不济,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再燃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兵家不愿光顾。
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以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特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一千多种,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大人们围着爷爷,听他讲中药材的学问。那时我还小,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左顾右盼,看看风景。
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呦喂,皮肉是滋溜滋溜的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
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为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他跟我挤眉弄眼。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吮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
安叔叹口气,唉!眼下,这算好吃的了。
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车马。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
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馋。四下瞅瞅,又抓了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
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囊中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白天我跟没事人似的瞎淘,到了晚上就不安生了。爷爷,我再也不敢拿桂圆肉了……母亲叫醒我,我惊出了一头冷汗,原来是做了噩梦。
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购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
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拿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我凑到安叔跟前,他吃了一惊,刮了下我的鼻尖,小子,半夜了,快去睡觉!
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要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
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双方言语不和,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还有淤血,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
深秋,秋风抽打着树枝,树叶簌簌落地。安叔跟往常一样,唰啦唰啦地扫着落叶,但明显放慢了速度,像是留恋那些发黄的树叶。
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小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倒是桂圆的事儿,老在眼前闪。
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
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了个鬼脸,吐吐舌头,跑出后院。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地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面“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交代爷爷思想开明,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打响了“惠仁堂”的名号,为他后来获得牌匾埋下伏笔。
B.爷爷站在山顶说,蒙山是天然的药材库,“咱要用之于民”,可见他早就有悬壶济世的愿望和支援前线的打算。
C.“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是怕泄密,影响给部队送药材,还担心会因此惹祸,体现安叔的谨慎小心。
D.深秋的一天,安叔打扫落叶时动作明显缓慢,表现他“回乡”之前对药房的留恋,对爷爷与“我”的不舍。
(2)关于文中“我”偷吃桂圆之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圆本是一味中药材,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孩子没什么零食吃,见“我”在药房翻找东西,安叔就拿了几粒桂圆给“我”吃。
B.“我”知道桂圆可吃又好吃后,就经常到药房去偷桂圆吃,不仅自己吃,还分给小伙伴吃,这件事其实瞒不过和蔼细心的安叔。
C.“我”到药房偷桂圆的事,虽然有安叔暗中为“我”填补药匣子的空缺,但还是被爷爷发现了,有天晚上“我”被爷爷责打。
D.文中用“桂圆甜”衬托往后的“日子甜”,表达了安叔对孩子们幸福生活的期盼,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3)“我”在作品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品结尾说“颁奖人竟是安叔”,确实出人意料,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说说哪些地方有着暗示。组卷:10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一个好的午休,可以让他们下午精力充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尤其是到了夏季,孩子们晚上睡觉时间普遍推后,①_______,下午上课时很容易昏昏欲睡,老师们面对无精打采的孩子们,要想尽招数帮助学生“提神”,可谓劳心费神。而如果在下午缺乏休息的状态下开展体育运动,②_______,反而可能对身体有害。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午休就变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教室空间和教育装备的改进,各地已涌现出不少学校午休“躺睡自由”的样板。创造条件让学生午休躺睡,从而③_______,从技术、空间、投入上来看,都已不再是难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不妨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做好这件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好事、实事。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从第一自然段来看,保障学生良好的午休有哪些好处?请用并列复句加以概括,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组卷:6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神品、妙品、能品”是书画赏鉴的三个术语。“神品”是浑然天成,似有神助的作品;“妙品”是风格创新度高,书法中有较多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理解,意境与章法皆妙不可言;“能品”是控笔能力极强,运笔精熟,各种变化技巧烂熟于心。这“三品”有一个共同标准,即具有自然书写性,而做作的书画是不被认可的。书画何以能够出现神品、妙品、能品?不妨从苏轼的话语中找到答案。苏轼曾作题画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稼说送张琥》一文中还说:“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