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中国文字起源甚早,就书法看,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摘编自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材料二:中国书法作为象形文字的艺术表现,看似孤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其实在很多方面有着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反激出它交流世界、融入世界的内在要求。
方块字是一种倾向于视觉艺术的直接符号,它以直观视像为基础,将表形、表音、表意三者融为一体。中国人习惯在书写中思考,书写就是思考。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将文字的书写由符号表达提升为艺术创作,在文辞美的基础上,追求结构、线条、水墨等造型美,双向同步地在文辞美、造型美中倾诉书者的内心世界。这种表意文字导致中国人形象、悟象、灵象思维的异常发达,并构成了整个思维的东方色彩。
拼音文字则更倾向于听觉,这使西方社会更看重听觉艺术,如音乐。文字和口语的同音,使两者难以分离,难以像我们那样产生与生活口语相分离的、只用于书写的书面语言或文言文。由于它不表形只表音,由表音到表意便需要经过翻译、分析,是一种间接的转译符号,这使得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分析的、逻辑的、实证的思维更为发达。
今天,世界文化已经进入当代的综合发展阶段。世界和中国,都有强烈的双向交流需求,都希望在交流中互适互惠。这种愿望,不止表现在世界市场和社会一体化进程所激发的人才、知识、经济和资本的交流共进,更表现在文化和思维对交流共进的迫切渴望。随着世界正在出现的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初热期的持续,中国文字思维将会怎样地营养和影响人类,完全可以预期。也许这才是“孔子学院”最深刻的意义。
第二,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变异性,在世界华语地区和一些周边国家扩散出两个泛汉语、泛汉文、泛书法圈,为中国文字和书法走向世界架了桥,提供了经验。
由上亿人构成的世界华人和华裔的汉语社区,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向世界播扬的桥头堡,早就存在了几百年。华人华裔圈的汉语、汉文和汉字书法,为了适应各自的文化环境,都程度不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了的汉文、汉语和汉字书法,形成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走向世界的第一个泛汉语、泛书法圈。
另外,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内,汉字及其书写曾经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在东亚汉文化圈内,汉字和记录日本语、朝鲜语等的准汉字和非汉字,以及契丹文、方块苗字、日本假名等20多个借源汉字创造出来的多民族文字,形成了“一文多语”“一母多文”的文字传播圈。在这个传播圈内,中国书法艺术一直程度不同地以变异形态存在着、发展着。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保存得较好,中国书法在那里至今仍极有活力。这种以汉语、汉文为基础、为核心的“一文多语”文化圈,是汉文、汉语和汉字书法走向世界的第二个泛汉语、泛书法圈。
(摘编自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 材料三:近代以降,特别是进入当下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中国书法受社会大变革、技术大发展、知识大爆炸、风尚大迁移的深刻影响,发展业绩显著,但发展瓶颈也明显,挑战与机遇同在。西学的进入,书写工具的变化,一度文化无用论特别是国学无用论、传统文化无用论及浮华、浮躁肤浅学风、书风的盛行,商品化和市场机制的风行,加之对中国书法中以文人书法为主体的文化书法这一主线疏于研究认知缺失:所有这些,都在影响和冲击着当代和当下书法发展。而后者格外突出,因而也格外重要。其重要性在于,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的、优秀的符号,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因此,文化书法的复兴,就成为书法界、文化界不得不直面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孙月沐《中国文化书法的复兴之价值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在其产生之初在结构、笔画等方面已具有书法的某些特点,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
B.拼音文字不表形只表音,转换为汉字时需要翻译、分析,这使得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在分析,逻辑、实证思维上更为发达。
C.“孔子学院”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在世界与中国进行的双向交流中,让中国文字思维为人类提供营养。
D.当今社会,中国书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化书法疏于研究、认知缺失给书法发展带来格外强烈的冲击。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反映了其气质、学识和修养。
B.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所以能够名满天下、传诵至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的绝妙的书法艺术。
C.中国的汉字、汉语和书法艺术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变异。
D.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的热潮在很多国家正在兴起,由汉字所形成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思维将会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3)下列说法可以加入材料三的文段,来论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B.汉字作为“母符”,表音表象表意始终不离不弃,多重功能始终结合,也始终将画趣溶于书法本体之中。
C.书者对自己创作的定位,对作品结体关系、气韵脉势的把握,常考验他简易思维的水平。
D.当下汉字书写键盘化和网络语言对白话文规范化的严重冲击,让人不能不为书法的未来担忧。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对于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5难度:0.7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万圣节杀人计划
[美]杰弗•里迪弗闻春国/译 他挑选在万圣节之夜采取行动可谓费尽了心机。
晚上,这个闲适的郊区向来行人稀疏,而今行人如织,有上门要糖果的孩子,也有参加聚会的大人。这一天,任何人戴上面罩都不会让人猜疑。最重要的是,只要喊一声“不给糖就捣蛋”,主人就会开门,根本不会怀疑陌生人上门的目的。
鲁迪,外表冷酷、粗笨,其实胆大心细。杀人越货20载,他竟然从未落入警察之手。近日,他得知警方找到了一位愿意指证他在最近一起银行劫案中抢劫杀人的目击证人。为此,他感到惶恐不安。于是,他通过关系收买了一位当地警察——为了1万美元,这位名叫约翰尼•西蒙斯的警察竟然把证人的名字和住址给了他。眼下,他正一步步地朝那里逼近。
房子的灯亮着,大门一旁的灯笼里烛光影影绰绰。厨房里,安妮正在点缀南瓜形姜汁甜饼。她穿着孩子们为她挑选的武士服。此刻,她在想玩“不给糖就捣蛋”的孩子们。
这时,门铃响了。安妮端着一盘甜饼走到门口。抱微笑地打开门,随后一声尖叫。一个头戴黑色面罩的男子用枪抵着她,把她推进门,随手把门关上。瓷盘落了下来,满地都是碎片,甜饼散落一地。
“你叫什么名字?”鲁迪厉声问,随手拉下了百叶窗。
“你是谁?”安妮怯生生地问。
“名字!”他咆哮道。
“安妮。”
“你丈夫哪去了?”
安妮脸上充满恐惧,瑟瑟发抖。“他出去了。你要干什么?”
“他什么时候回来?”
“我不知道。”
“快说!他7点钟下班。这我知道。他现在该回家了。”鲁迪舞着枪,厉声说道。
“他下班后还得分发一些文件。他8点30分回来。”
眼下,还有40分钟。鲁迪准备等待。
安妮突然认出了他。“你……你就是我丈夫要指证的那个人!”
“别紧张。我不想伤害任何人。”鲁迪挤出一丝微笑。“我只想告诉他,把在银行里看到的给忘了,只要他合作就没事。你现在要装得跟平常一样,要是小孩上门,你就给他们一些糖果,笑一笑,然后把他们打发走。”
“我没有糖果。我美分发甜饼。这是我家的传统。”
“去吧,随你怎么做。把那里收拾一下。”他扫了一眼地板。
收拾好之后,安妮匆匆走进了厨房。在那里,她刚给一批甜饼涂了彩。她的手在颤抖,脸色几乎和糖霜一样白。
“快一点。”鲁迪命令道。
这时,门铃响了。“不给糖就捣蛋。”一个女孩喊道。
安妮将甜饼装进一个新盘子,然后强装笑脸朝门口走去。快到门口时,鲁迪叫住了始。“嗨,安妮,等一下。”他上前拿起最上面的一块甜饼,翻了过来,甜饼上用糖霜写着:“榆树街384号一叫警察!”
“点子不错嘛!”他又翻看了其他甜饼。再没有字了。“去吧。”
送完甜饼之后,鲁迪示意她在门口的椅子上坐下,然后悠闲地吃着那块写有求救信息的甜饼。味道相当不错!
鲁迪和安妮坐在客厅里沉默不语。时间已经是8点20分。
“看你挺聪明的,为什么要抢劫呢?”安妮终于打破沉默。
“你为什么要做甜饼呢?”
安妮耸耸肩。“我不知道。我喜欢做,做甜饼是我的拿手活。”
鲁迪笑了笑。“你我完全一样。”
“你怎么这样说呢?让人听起来像是业余爱好。那起银行抢劫案——出纳员被杀了!”
“那不是我的错。”
“不是你的错?你是说你有一个同伙,他开的枪?”
鲁迪像是受到了侮辱。“那是我一人干的,我从来不用同伙。我是说,他企图按响警报。我告诉他别那么做。”
“这么说,那是他的错?”
“是的。他没有服从命令。我有权杀了他。”
“你有心理疾病。”
“不,我是职业杀手。”鲁迪纠正道。
他们又陷入了沉默。这时候,时间刚刚过8点30分,他们听到了车库门响。安妮开始哭了起来。
“进厨房。”鲁迪吩咐道。
安妮很不情愿地进了厨房。鲁迪紧随其后,站在厨房中间。他把枪别在裤带上,让她不会感到恐慌。等到她丈夫一进门,他就会拔枪把他们杀了。
这时传来了钥匙在锁孔转动的声音。鲁迪深深吸了一口气,他想:再过10秒钟我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
可后来什么也没发生。门没开,车库那边没有了动静。
“怎么啦?”他皱起了眉头。
突然,从他背后有人高声喊道:“我们是警察!把手举起来。快点!”
鲁迪回过头,不觉倒吸一口凉气。3名身穿防弹背心的警察举枪瞄准了他。
“照他们说的做!”安妮命令道。
鲁迪望着她。
安妮也拔出藏在武士服下的手枪,对准了他的胸口。
这时,五六个警察把他团团围住。他盯着一位警官。他就是约翰尼•西蒙斯警官。
“嘿,鲁迪。”警官笑盈盈地招呼道。
“你耍了我。”这个杀手咆哮起来。“你假装被收买。你们根本就没有证人,是不是?”
“对。”约翰尼答道,“我们故意放出风声说我们有证人。这下,你上当了。”
“这房子呢?”
“是借的。我们忙了一整天给它装上摄像头。我们的技术小组干得不赖。你竟然一个都没有发现。”
鲁迪还得知,安妮也是一位警探,她是约翰尼的搭档。眼下,她已经完成使命:录下了鲁迪承认抢劫杀人的口供。
“你是用那个甜饼求助的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鲁迪问。
安妮耸耸肩。“我得让你不会疑心我是警察,让你觉得我真的害怕。”
“没错,你把我骗了……可你们警察也疯了!你也不想想今晚遇到的那些孩子,我本来是准备开枪的。”
“我们决不会那么做的。你一到这里,整个街区就被我们封锁了。”约翰尼说道。
“可刚才有小孩上门呀!我都听见了。”
“噢,那是我的声音。”一个年轻的女警察说道。她的声音听起来确实像个孩子。”我穿了不同衣服来过五六次,就是怕你看出破绽。哦,安妮,你的甜饼棒极了,我全都吃了。”
这时候,安妮看了鲁迪一眼,笑了起来。
“什么事那么好笑?”将辿低声问。
“想到你今晚策划的这起谋杀行动我就觉得挺好笑。”
“为什么?”
“今晚不是万圣节吗?我们得到了糖果,你却在捣蛋。”
注:万圣节是西方传统节日,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喊着“不给糖果就捣蛋”去挨家挨户收集糖果。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所以万圣夜的主题常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等有关的事物。
(1)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房子的灯亮着,大门一旁的灯笼里烛光影影绰绰”,这一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迷惑鲁迪。
B.当安妮认出他是她丈夫要指证的那个人时,鲁迪挤出一丝微笑,并要她“别紧张,我不想伤害任何人”。这说明鲁迪其实心地善良,他杀人及计划杀人只是迫于形势。
C.小说中写鲁迪悠闲地吃着那块写有求救信息的甜饼,并觉得“味道相当不错”,说明安妮做甜饼的手艺很高,使鲁迪感到轻松。
D.小说结尾的“捣蛋”指鲁迪利用万圣节之夜,费尽心机想要杀害证人;而“糖果”指警察精心谋划,取得了逮捕鲁迪并录下他抢劫杀人口供的胜利。
(2)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鲁迪费尽心机挑选在万圣节采取行动,而结尾是他落入警方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首尾照应,构思精巧。
B.小说开头部分补叙了杀人犯鲁迪的经历,并交代了他找上安妮家的原因,为下文进一步实施杀人计划作铺垫。
C.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了安妮和鲁迪的形象。其中大量的对话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小说的结局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一心要杀害证人的鲁迪不仅没有得逞,反而被警方逮捕,而且被录下了抢劫杀人的口供。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鲁迪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归纳他的性格特点。
(4)这篇小说结尾新颖独特,但因为前文的多处铺垫、伏笔而显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找出文中能暗示结局的几处铺垫、伏笔。组卷:12引用:1难度:0.7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除秘书丞,累迁礼部郎官。
金主亮修汴,已有南侵意。允文上疏言:“金必败盟,愿诏大臣豫思备御。”时三十年正月也。金使王全、高景山来贺生辰,口传亮悖慢语,欲得淮南地,索将相大臣议事。十月,金主渡淮,中外震恐,枢臣叶义问督江淮军,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军临采石。上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允文至采石,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柬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大败之,上慰藉嘉叹。
孝宗受禅,参知政事史浩议。欲尺陕西,上将召允文问陕西事,隆兴元年入对。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讽有口在肋少天多免狼心之未已允文入对言“今日有八可战。”上问及弃地,允文以筋画地防其利宝。上曰:“此史浩误朕。”
上命选谏官,允文以李彦颖、林光朝、王盾对。三人皆鲠亮,又以文学推重于时,故荐之,久不报。曾觌荐一人,赐第,推谏议七去。允文、克家争之,不从。允文力求去,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官抚伸,讲封夜国公。淳熙元年。后四年,上幸白石大阅,见军皆少壮,谓辅臣曰“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寻诏赠太傅,赐谥忠肃。
(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1)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B.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C.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D.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就是考中进士。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能取得的最高一级功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
B.麾,原指指挥军队用的旗帜,“麾下”一词可以指部下,也可以敬称将帅。
C.参知政事,宋朝不设丞相,以三司使、枢密使和参知政事代之。参知政事是掌管行政权,眼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的评价。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允文很有远见,能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及时察觉了完颜亮将要发动战争的苗头,并提醒朝廷早做准备应对。
B.虞允文善于用兵,能出奇制胜。在采石之役中,他及时鼓舞了士气,制定了作战策略,转败为胜,体现出军事才能。
C.虞允文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在国家政事上,他极力主战,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皇帝对此大加赞叹,采纳了他的主张。
D.虞允文性格耿直,心性高傲。当发现权臣受宠,而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皇帝重视时,就不愿再留在官场,一心请辞。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直薄宋军,军小却。
②三人皆鲠亮,又以文学推重于时,故荐之,久不报。
(5)采石之战中,虞允文是怎样来激励宋朝官兵的?组卷:3引用:2难度:0.6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吴淞江
蒋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
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作者的率性洒脱。
B.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作者乘船出游:乘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
C.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作者感到欣喜。
D.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
(2)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居匠心,请作简要赏析。组卷:18引用:7难度:0.6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挪威的技术人员研究发现:书写比在键盘上打字更能让孩子们聪明,因此他们呼吁学校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①组卷:4引用:4难度:0.7
五、写作(60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
①楔形文字是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在石头或泥版(泥砖)上的文字,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3000年,大约公元前75年开始,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②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文字,它发源于52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圣书体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随后消亡。
③甲骨文,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下启西周文字,我们现代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它渐渐演变而来。
④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文字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文字于西班牙人在公元16-17世纪入侵玛雅后消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