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3 8:0:9

一、积累运用(30分)

  • 1.古诗文默写。
          诗之情,有的奔放直白,如“(1)
     
    ,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有的委婉含蓄,如“(2)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诗之志,有兼济天下,如“(3)
     
    ,(4)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坚守本心,如“(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诗之境,通达者寻得“曲径通幽处,(6)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而愚钝者只能“(7)
     
    ,(8)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学诗如探桃花源,由“初极狭”,方能升到“(9)
     
    ”(陶渊明《桃花源记》)。

    组卷:7引用:4难度:0.8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曾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一些绿色的透明的藤               ,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几绺,或成瀑。它在大地上漫步时,随时随地会把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               。立于澄澈的泉边,以泉为镜,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端xiáng               自己“水色”丰足、zhòu               然变美的脸。
          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泉水一样奔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甲】哪怕这样的旅程是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青春的我们更渴望拥有一汪心泉,用它来熄灭如火的嫉妒,冲尽如尘的虚荣,【乙】             ,生命才会愈加丰盈生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藤
     

    ②钟
     

    ③端xiáng
     

    ④zhòu
     

    (2)文中画线的【甲】句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乙】处填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连贯。

    组卷:6引用:2难度:0.5
  • 3.兴宿中学将围绕“以和为贵”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诗文摘录】古诗文往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文化,请你填写相关名句。
    以和为贵 是《论语》中“
     
    ,不亦君子乎”的宽以待人;
    是《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往来翕忽,
     
    ”的共生和谐;
    是《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
     
    ”的和平安宁。
    (2)【转述信息】6月20日上午,学生会主席邀请你们班班主任周老师于明天下午2点到大会议室参加主题为“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20日下午,你找到周老师会怎样对他说?请把转告的话写下来。
    (3)【挑选论据】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把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C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
     

    (4)【制作海报】在制作宣传海报时,同学们搜集了两张图片选做封面,你认为哪一幅图效果更好?请结合选图阐述理由。要求:理由充分,语句通顺。

     
    ,理由: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60分)

  • 10.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组卷:13引用:4难度:0.5

三、写作(60分)

  • 11.按要求写作。
          请以“我不由得停下脚步”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写本试卷上任何语料;④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信息。

    组卷:7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