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发布:2024/9/25 0:0:1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质
     
    的一门科学。

    组卷:109引用:16难度:0.9
  • 2.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小明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操作错误的原因是刻度尺的
    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小红按如图乙所示操作,读出物体A的长度为2.0cm,测量结果错误的原因是读数时

    组卷:35引用:4难度:0.9
  • 3.打点计时器通电时,振针每秒钟上下振动50次,每次向下打1个点,这样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是
    秒。小李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拉出的纸带分别如图所示,纸带中从A点到H点经历的时间为
    秒。

    组卷:228引用:1难度:0.3
  • 4.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组卷:179引用:21难度:0.7
  • 5.在学习了声音的特性之后,嘉嘉尝试用吸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排箫,如图所示。吹奏时,吸管排箫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吹不同长度的吸管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

    组卷:40引用:3难度:0.6
  • 6.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而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用力敲鼓,鼓声越大,是因为发声体的
    越大,响度越大。

    组卷:25引用:3难度:0.7
  • 7.如图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图,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烛焰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烛焰和小孔位置不变,当光屏远离小孔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组卷:62引用:3难度:0.7

四、实验题,共28分,每小题7分,每空1分

  • 2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
    ,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纸板上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组卷:35引用:1难度:0.4
  • 21.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体的高度H=5.0cm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焦距f/cm 像的高度h/cm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①分析
    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
    ,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组卷:943引用:1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