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四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3 8:0:9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ㅤㅤ2022年春,三位思维mǐn jié
     
    的“太空教师”的“天宫课堂”被网友shuā píng
     
    ,他们以dú tè
     
    的方式演示了各种有趣的实验,并pōu xī
     
    其中的科学原理。他们用满腔的爱国情怀jiàn xíng
     
    航天梦!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分,共22分)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3.下列每组多音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是哪一项(  )

    组卷:15引用:2难度:0.7
  • 4.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组卷:9引用:1难度:0.5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7

四、阅读与欣赏(31分)

  • 15.阅读《袁隆平的“自述”》,完成试题。
          ①毕业时,我去了偏远的安江农校任教。我除了在教室上课,就是在地里种水稻。比起老师的身份,我反倒更像名勤恳的老农。安江那里是峡谷盆地,浇水施肥都得翻山越岭。插水稻时,腿要整个浸在水里,各式各样的虫子就顺着腿往上蹿。
          ②1960年的一天,我发现了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是有230粒。我高兴坏了,心想,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虽然西方权威遗传学认定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但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六七月份,正是南方最热的季节,也是水稻长得最旺的时候。我每天就带着水壶和馒头拿着个老式放大镜,一行行、一穗穗地“排查”。那段时间我就像着了魔似的,一整日一整日地待在田里。1965年的时候,我在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
          ③1968年5月18日晚上,我培育的700多株秧苗被连根拔毁,我第一次明白了,天塌下来的感觉。我拼命张大嘴,做深呼吸,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我跟我的团队翻遍了每一寸土地、每一根秧苗。第一天,一无所获。第二天,还是一无所获。第三天,我遣了些人回去休息,自己漫无目的地在田里打圈。那时候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从头来过。第四天,我偶然间发现,井中漂浮着几根秧苗,什么都没想,毫不犹豫地跳了井,看着废井里残存的5根秧苗,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④为了重选优质的雄性不育株,我和助手们离开农校,先去了云南搞试验田,后来又到海南找野生稻。1970年,我们在海南发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为杂交水稻的选育、研究打开了突破口。1974年,“南优2号”诞生了,产量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我们又不断攻克了难关,成功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从此世界兴起“东方魔稻一一杂交水稻”。
          ⑤可这,还远远不够,1996年我们正式启动超级稻育种计划。2000年第一期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突破800公斤。2014年突破1000公斤。2020年突破1500斤。我们无数次刷新了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通过中国精神、中国技术,把饭碗攥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不需要再为粮食发愁挨饿。
          ⑥我叫袁隆平,我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一节选自百度百科《袁隆平的“自述”》(有删改)(1)第②自然段“我”一行行、一穗穗“排查”是为了
     

    A.检查水稻长势
    B.排查病虫害
    C.寻找不育植株
    D.抢救残存秧苗
    (2)第③自然投加点的“劫后余生”原意指经历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文中表达的是“我”
     

    A.发现拔毁后残存秧苗的激动
    B.遭遇灾难时逃过一劫的幸运
    C.对秧苗连根拔毁的谴责愤怒
    D.对研究遭遇破坏的无奈失望
    (3)“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自然段是
     

    A.第②自然段
    B.第③自然段
    C.第④自然段
    D.第⑤自然段
    (4)第①自然段写安江的环境,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A.说明安江农校地处偏远
    B.突出袁老工作艰辛勤恳
    C.强调水稻种植方式落后
    D.体现当时身份特殊无奈
    (5)对文中“中国精神、中国技术”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甘于清贫 培育不育植株
    B.热爱土地  种植水稻粮食
    C.无私奉献 研发“南优2号”
    D.开拓创新  攻克杂交水稻技术
    (6)在研究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老先生是怎样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结合文本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
     

    (7)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去世。有人在悼词中写道“袁老用自己的一生,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至少2点。
     

    组卷:23引用:3难度:0.4

五、习作与表达。(30分)

  • 16.习作与表达。
    ㅤㅤ网络上流行的“夸夸群”,就是夸夸自己的朋友,夸夸自己的生活。你想夸夸什么呢?可以是某一处迷人的景色,或者是你身边的某一个人,也可以是你自己……把你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书写端正,感情真挚,不少于400字。

    组卷:7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