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1 4:0:8
一、积累运用(30分)
-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淮扬菜的兴起源于漕运。ㅤㅤ随着运河的开通,漕运的兴盛,使得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在扬州一带,江南经济日益发达,扬州饮食(即淮扬菜)随之繁荣。
ㅤㅤ宋朝庆历八年,文坛巨匠欧阳修调任扬州太守。他宴请宾客,挥毫泼墨,书写名篇,推动了淮扬美食和文化的结合,淮扬菜也逐渐变成了文人菜的代表。
ㅤㅤ_______。因为黄河改道,京杭运河逐渐淤塞变浅,漕运日益困难。与此同时,在外海,海上运输势不可挡;在内陆,一条条铁路相继开通。受此影响,1901年,清政府裁撤了漕运总督府,叱咤风云千年之久的漕运黯然离场,成为历史。漕运的停止也让淮扬菜大受打击,几乎跌入低谷,一蹶不振。
ㅤㅤ许多淮扬菜烹饪大师痛定思痛,努力为淮扬菜找到了新的出路,那就是改变了淮扬菜对食材的选择。从以前的海参、鲍鱼等山珍海味,变成了淮扬特产鳝鱼、豆腐等平民食材。他们继承了淮扬菜的精美和精细的特点,在刀工和火候上继续精雕细zhuó _______、精益求精。在淮扬菜大师的努力下,淮扬菜终于走出低谷,重新回到巅峰。
(1)根据语境,为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淤塞
精雕细zhuó
(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语境,在第4小节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使过渡更加自然。组卷:4引用:2难度:0.7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7 -
3.文学作品中处处有美食的踪迹。以下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2难度:0.8 -
4.默写。
ㅤㅤ美源于自然:孟浩然诗中有“气蒸云梦泽,
ㅤㅤ美常驻心间:求之不得时,《关雎》中的主人公低吟“悠哉悠哉,
ㅤㅤ美在于离别:《送友人》中李白的“浮云游子意,组卷:11引用:2难度:0.8
二、阅读理解(57分)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ㅤㅤ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ㅤㅤ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持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ㅤㅤ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ㅤㅤ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ㅤㅤ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
ㅤㅤ⑥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煳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ㅤㅤ⑦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很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ㅤㅤ⑧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ㅤㅤ⑨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选自汪曾祺《故乡的食物》)(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围绕“炒米”所写的内容。
①有关炒米待客的风俗。
②
③
④炒米的吃法。
⑤
(2)第④节作者讲述父亲的朋友张仲陶算卦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呢?
(3)炒米和焦屑现在已不多见。扬州绿杨茶楼厨师长读了汪老的散文后,想在早茶套餐推出这两款,请你代茶楼拟一则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汪老写“吃”,是“大雅”与“大俗”的完美融合,是汪老用精致的笔尖热情拥抱生活的结晶。联系文章具体内容,试分析汪老的“雅趣”。组卷:10引用:2难度:0.3
三、写作(60+3分)
-
12.扬州的慢生活是从早上皮包水开始的。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麦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吃过早饭想中饭。狮子头,菜心烧;煨猪蹄,酱油浇;大烧马鞍桥,醋溜鳜鱼炒虾腰。扬州美食可以是登上大雅之堂的国宴,可以是洋溢着街头烟火气的小吃,也可以是普通家庭的一日三餐……吃中见人情,吃中品生活,吃中知兴衰。
ㅤㅤ请阅读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和美食的故事,也可以谈谈你对“吃”的看法。
ㅤㅤ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少于600字。组卷:1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