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19 15:0:9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五四运动,青年们振臂高呼① 战争年月,青年们抛洒热血;建设新中国,青年们燃烧着奋斗的激情。今天,科技创新,青年们在攻坚克难;抗灾抢险,青年们在迎难逆行。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坚持不懈的背后是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和担当,这担当源于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源于百年浴血拼搏淬炼成的中国革命精神;这担当已róng铸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 )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勇敢地应对前进征程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1)请你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淬炼
róng铸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
B.因为
C.因此
D.如果
(3)语段中①处应该选择的标点符号是
A.!
B.,
C.——
D.;
(4)画波浪线句子“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中的“在每个时代”在句子成分上属于
A.主语
B.状语
C.定语
D.补语组卷:18引用:1难度:0.5 -
2.默写填空。
(1)不以物喜,
(2)学习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希望广大青少年能拥有“
(3)我们一定要秉持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提到的“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南朝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组卷:7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45分)
-
3.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界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雾: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界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1)张岱,字宗子,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拥毳衣炉火
②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雾凇沆砀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4)下列关于【甲】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写出了雪后西湖寂寥空旷的景象。
C.作者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广阔进行对比,充满了画面感。
D.文章结尾饱含深意。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道出了作者的“痴”情,也道出了舟子对作者的指责。
(5)用“/”给【乙】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请从【乙】文中找出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山间雪景的句子。
(7)【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张岱在两文中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组卷:21引用:1难度:0.5
四、作文(50分)
-
10.作文题目: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5 -
11.阅读下面材料,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高,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话激励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自强不息,就是坚信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设定。从“我也是这样”的自我束缚到“我还能这样”的突破,不仅打破了一种观念,更开启了一种人生。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组卷:1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