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第四版)《南州六月荔枝丹》2022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6/11 8:0:9
一、基础部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部分
-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②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1)文段①中作者说用白居易的比喻来写荔枝形态,为何有不足之处?
(2)文段①从外壳说起为了什么?
(3)作者在文段②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文段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文段②结尾两句意在写什么?组卷:1引用:2难度:0.6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互动媒体对文学的冲击 21世纪最令人觉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形态的改变,将是“文学”(艺术)与“电动玩具”(或称“互动媒体”),以及“脑波阅读”科技的结合。
“互动媒体”的普及,将是继电视之后,传播形式新一波最具震撼性的突破。互动媒体与文学(艺术)结合之后,对文学作品最大的冲击就是,使作品的开放性获得空前的延展。也就是说,作品情节不再只是单线的发展,而会变成具有多重,甚至无限的选择性。另外,“模拟现实”的技术也将使作品与读者关系产生新的形态:读者将不再只是在“读”或“看”作品,而是直接“处”在作品的世界之中。
“脑波阅读”的科技则会使作家对“有意识”以外的领域产生高度兴趣。作家除了用“有意识”写作之外,也会再次如超现实主义者一样,从梦、记忆等“有意识”以外的意识活动汲取灵感。科技发展到能把这些精神状态(脑波)直接显像的时候,作品中“有意识”与“潜意识”的交织,将会展现出一种目前无法想象的奇诡风格。而作家对“自动写作”的重新借重,也是可以预期的。
在历史上,科技对人类生活形态的改革,一再使人类对环境与自我的认知产生重大的改变。连带也使文艺的内涵以及读者的“欣赏方式”产生大幅的改变。在21世纪更是如此。彼时,以电脑为基础的高科技,将可以使人足不出户而不虞匮乏,而“模拟现实”以及“脑波阅读”的科技,更将相当程度使人耽溺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扩大。其必然的结果是,人与人的关系将进一步的疏离,达到一种二十世纪无法想象的地步。另一方面,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则会强制性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使人与他人的界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泯灭。于是,在疏离与丧失自我的双重压力之下,人类既会产生对外接触的强烈渴望,也会不时想要逃离人群。因此,文学作品开放性的另一个意义将是,读者不但可以透过“作品”与作者取得某种联系,还可以经“作品”与其他读者接触。而“接触”的意义则不只是读者可以如目前某些电视节目的观众一样,围绕着各式“作品”形成“观众俱乐部”。更重要的是,从未谋面的他们能同时相约“进入”作品,亲自扮演其中的角色,而产生恍如真实的来往。于是,文学作品遂同时既是“接触”的媒介,也是“逃遁”的管道。
科技对人类的另一个冲击是对人类身外世界的改造。高科技中介之下的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将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益加疏远。因此,对自然的乡愁在文学作品中会再度成为重要的母题。其结果是,与神秘主义有关的文学与文化活动也会加速发展,并且与科幻文类形成某种辩证关系。
(1)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表现的一项是
A.作品的情节具有多重,甚至无限的选择性。
B.作品的结构从表层的凌乱到深层的和谐。
C.可以让读者透过“作品”与作者取得某种联系。
D.读者可以经“作品”与其他读者接触。
(2)以下不属于文学与“脑波阅读”的结合所产生的结果的一项是
A.作家的兴趣和创作灵感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产生。
B.作家不再满足于梦、记忆等“有意识”领域里的写作。
C.作家会重新借重“自动写作”。
D.出现超现实主义的奇诡风格的文学作品。
(3)对原文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冲击很大,但不大会改变文艺的内涵。
B.以电脑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发展,其必然的结果是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从未谋面的他们能同时相约‘进入’作品”,这里的“他们”指读者和作者。
D.文学作品成为“逃遁”的管道,是因为人受到丧失自我的压力。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的母题也会不断地变化。
B.像《侏罗纪公园》这样用科技制造神话的作品会大量出现。
C.作家对作品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必须超出一般传播媒介的水准。
D.读者不再“读”或“看”作品,而是直接“处”在作品的世界之中。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