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发布:2024/8/2 8:0:9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NO
    -
    3
    NH
    +
    4
    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
    NH
    +
    4
    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
    NO
    -
    3
    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
    NH
    +
    4
    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20引用:27难度:0.6
  • 2.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此外,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87引用:11难度:0.7
  • 3.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349引用:10难度:0.7
  • 4.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结构复杂而精巧。细胞结构受损可能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有关细胞损伤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种类 损伤结构 影响
    A 性腺细胞 高尔基体 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无法进行
    B 巨噬细胞 溶酶体 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在细胞内积累
    C 高等植物细胞 细胞膜受体 无法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口腔上皮细胞 中心体 细胞无法形成纺锤体而使细胞分裂受影响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5.下列有关实验所用的材料和方法的组合,合理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选材 实验方法
    A 各种细胞器的分离 猪的成熟红细胞 差速离心
    B 检测还原糖 去皮的葡萄匀浆 水浴加热与显色反应
    C 观察质壁分离 根尖分生区细胞 显微镜观察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新鲜菠菜叶片 纸层析

    组卷:39引用:4难度:0.7
  • 6.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体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7.从洋葱根尖细胞中分离出X、Y、Z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X 61 0 39
    Y 67 20 微量
    Z 59 41 0

    组卷:9引用:5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 20.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表。请回答:
    可碱浓度(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种子发芽率(%)
    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73 3.04 0.69 81.5
    0.1 2.90 2.16 0.74 68.1
    0.5 2.10 1.72 0.38 18.6
    1.0 1.96 1.72 0.24 2.3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组卷:6引用:1难度:0.6
  • 21.芽殖酵母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为寻找调控蛋白分泌的相关基因,科学家以酸性磷酸酶(P酶)为指标,筛选酵母蛋白分泌突变株并进行了研究。

    (1)酵母细胞中合成的分泌蛋白一般通过
     
    作用分泌到细胞膜外,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2)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在酵母中筛选出蛋白分泌异常突变株(sec1)。无磷酸盐培养液可促进酵母P酶的分泌,分泌到胞外的P酶活性可反映P酶的量。将酵母置于无磷酸盐培养液中,对sec1和野生型的胞外P酶检测结果如图。据图可知,24℃时sec1和野生型胞外P酶随时间而增加。转入37℃后,sec1胞外P酶呈现
     
    的趋势,表现出分泌缺陷表型,表明sec1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3)37℃培养1h后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sec1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Sec1基因的功能是促进
     
    的融合。
    (4)由37℃转回24℃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剂后,sec1胞外P酶重新增加。对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5)现已得到许多温度敏感型的蛋白分泌突变株。若要进一步确定某突变株的突变基因在37℃条件下影响蛋白分泌的哪一阶段,可作为鉴定指标的是:突变体
     

    A.蛋白分泌受阻,在细胞内积累
    B.与蛋白分泌相关胞内结构的形态、数量发生改变
    C.细胞分裂停止,逐渐死亡

    组卷:5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