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三帆中学(北京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初中部)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
发布:2024/7/19 8:0:9
一、基础•运用(共10分)
-
1.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校学生会拟组织“大哉孔子”系列纪念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会组织部负责筹备校园展馆展览,准备呈现三个单元,聘请你为活动讲解员。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第一单元 _____ 黄海之滨,泰山岩岩,大河汤汤。山东地区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初年,周公旦建立鲁国。即使在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较多地保存了西周的礼乐制度。
第二单元 _____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
第三单元 _____ 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的影响持久深远。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
(1)请根据三个单元的内容提示,分别确定每一个单元的主题词,最合适的一项是A.孔子的故里 孔子的勇气 孔子的智慧 B.孔子的故里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影响 C.孔子的时代 孔子的勇气 孔子的智慧 D.孔子的时代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影响 组卷:15引用:3难度:0.9 -
2.学生会社团部策划了“学生大讲堂”活动。请你阅读主讲同学的发言稿节选,完成问题。
孔子十分重视礼,推崇礼。孔子说:“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对于民众个体说,礼也十分重要。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礼,无以立【甲】还教育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本人对礼仪是【乙】身体力行/一意孤行的。《论语•乡党》不惜纸墨着力刻画了孔子在交谈、坐卧、站立、行走、乘车、寝食、服饰、出使外国、接待贵宾、与友交往、馈赠礼品等方面遵循礼仪、执行礼仪的“尚礼”形象。我们从这篇记载中感受到孔子确实是【丙】彬彬有礼、气质不凡的仁人君子。由此可见,孔子认为礼于人、于己都非常重要。
(1)主讲同学对文段中【甲】处的标点、【乙】处选择哪个成语、【丙】处的字音还拿不准,你认为下列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甲】,” 【乙】一意孤行 【丙】bīn B.【甲】”, 【乙】一意孤行 【丙】bīng C.【甲】”, 【乙】身体力行 【丙】bīn D.【甲】,” 【乙】身体力行 【丙】bīng 组卷:43引用:3难度:0.9 -
3.学生会国际部的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了结束语,布展编辑提出了以下四条看法,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养其根,俟其果”,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甲】浸润和滋长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乙】作为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应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吸取儒家文化精髓。【丙】观孔子文化展览,拓宽视野;读孔子文化书籍,增长智慧;悟孔子文化内涵,提升品位。【丁】总之,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光彩!组卷:20引用:1难度:0.8
三、现代文阅读(共17分)
-
10.阅读《壶魂》,完成问题。
壶魂
蒙福森 ①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②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
③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
④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
⑤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儒雅含蓄。壶身铭曰:饮之清心,品之宁静;且饮且读,不过满腹。款曰:丙午仲夏,鸣远仿古。此铭切壶切茶,淡泊高远,有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意。另一侧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⑥王稽忽然想起《诗经•幽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鸣叫,又似有茶香袅袅飘溢而来,若有若无,洇入鼻翼。
⑦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
⑧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
⑨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他左右逢源,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
⑩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氲在微雨雾霭中。遥见江中一叶轻舟、一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
⑪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
⑫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
⑬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
⑭“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
⑮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来:“我愿意一试……”
⑯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餐送饭到门口,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揣摩此壶的精妙和内涵。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⑰陈老的蟋蟀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
⑱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品,哪是仿制品。
⑲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他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馋着呢!何况现在来中国的洋人越来越多,连朝廷都惧他们三分,以后我们一起合作,仿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卖给洋人!这样既赚了洋人的钱,又能和洋人搞好关系,以后做生意、办事处处有洋人护着,岂不是一本万利?”
⑳王稽的心 ,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
㉑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后,发现已人去屋空。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1)文章写了一位了不起的民间手工艺人王稽和稀世珍品蟋蟀鸣秋壶的故事:
①
研究蟋蟀鸣秋壶,②
③
拒绝仿制蟋蟀鸣秋壶卖给洋人,委婉坚决。
(2)请根据上下文,将第⑳段中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并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补充内容:
理由: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题目“壶魂”的理解。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弟子们说:“我能移山。”弟子们哗然。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哑然。世界上当然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有的只是像柏拉图一样善于改变自己的人。
②改变自己,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朋友圈做起。一个人的朋友圈有多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有人如此回答:“简单来说,你与大雁齐飞,目之所及皆是广袤天空;与苍蝇为伍,所到之处皆是污秽狼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所在的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的三观,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和格局远大的人在一起,你的眼里就不会只有鸡毛蒜皮;和自律向上的人在一起,你也会不由白主想要改变自己。尝试做一些改变,去靠近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③改变自己,需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生活中,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学生,觉得老师要求太高,作为老师,觉得学生效率太低;作为父母,总想多帮助子女一些,作为子女,希望父母不要总插手自己的生活。古语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意在告诉我们,用怪罪别人的心反省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别人。生活中遇到问题,最优解往往是将心比心。换个角度看世界,心境会豁然开朗;换个方向看问题,问题会迎刃而解。
④______。苏东坡被贬岭南,却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是把满腹苦水唱成了舌尖上甜甜的歌。有人说:“不要小瞧心态的改变,那会让你重获新生。”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往往过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跳出陈旧的观念,改变固有的心态,探索新鲜的事物,提升人生的境界。
⑤不害怕改变,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人活着最有趣的事,就是还能不断改变,还能看见自己慢慢变好。所以,别让人生就停留在当下,从现在开始,不断改变。改变朋友圈,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改变心态,才能发现更好的生活,塑造更优秀的自己。
(摘编自2021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微信号)(1)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甲】文章开篇写柏拉图移山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乙】第②段以“大雁”和“苍蝇”为喻,形象地阐明了一个人朋友圈的重要性。
【丙】第⑤段得出结论:改变自己,就会改变朋友圈,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改变心态。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微信号,原有一幅配图如下,你觉得这幅图与哪段相配?结合文段与配图说明理由。组卷:23引用:4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