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弟子们说:“我能移山。”弟子们哗然。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哑然。世界上当然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有的只是像柏拉图一样善于改变自己的人。
      ②改变自己,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朋友圈做起。一个人的朋友圈有多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有人如此回答:“简单来说,你与大雁齐飞,目之所及皆是广袤天空;与苍蝇为伍,所到之处皆是污秽狼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所在的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的三观,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和格局远大的人在一起,你的眼里就不会只有鸡毛蒜皮;和自律向上的人在一起,你也会不由白主想要改变自己。尝试做一些改变,去靠近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③改变自己,需要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生活中,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学生,觉得老师要求太高,作为老师,觉得学生效率太低;作为父母,总想多帮助子女一些,作为子女,希望父母不要总插手自己的生活。古语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意在告诉我们,用怪罪别人的心反省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别人。生活中遇到问题,最优解往往是将心比心。换个角度看世界,心境会豁然开朗;换个方向看问题,问题会迎刃而解。
      ④______。苏东坡被贬岭南,却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是把满腹苦水唱成了舌尖上甜甜的歌。有人说:“不要小瞧心态的改变,那会让你重获新生。”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往往过的就是什么样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跳出陈旧的观念,改变固有的心态,探索新鲜的事物,提升人生的境界。
      ⑤不害怕改变,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人活着最有趣的事,就是还能不断改变,还能看见自己慢慢变好。所以,别让人生就停留在当下,从现在开始,不断改变。改变朋友圈,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改变心态,才能发现更好的生活,塑造更优秀的自己。
(摘编自2021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微信号)(1)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丙】
【丙】

【甲】文章开篇写柏拉图移山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乙】第②段以“大雁”和“苍蝇”为喻,形象地阐明了一个人朋友圈的重要性。
【丙】第⑤段得出结论:改变自己,就会改变朋友圈,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改变心态。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微信号,原有一幅配图如下,你觉得这幅图与哪段相配?结合文段与配图说明理由。

【答案】【丙】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9 8:0:9组卷:23引用:4难度:0.3
相似题
  • 1.《鱼我所欲也》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从
     
     
    ),由设喻引出
     
    的论点,说明
     
    是人的“本心”。
    第一层:(从
     
     
    ),以
     
    为喻,引出
     
    的论点。
    第二层:(从
     
     
    ),对论点“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进行进一步论证。先正面论证,再反面分析阐发此观点。
    第三层:
     
    ,作者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从
     
    至结尾),人应该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第一层:(从
     
     
    ),从
     
    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二层:(从
     
     
    ),从
     
    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尾相呼应,人应该保有本心。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9引用:2难度:0.4
  • 2.课堂探究。
    探究一 课文《鱼我所欲也》开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探究二 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逐层论述的?

    发布:2024/12/27 1:0:4组卷:20引用:2难度:0.6
  • 3.阅读《涵养守护生态的政德》一文,完成问题。
          ①归有光在《吴山图记》中,记述了好友魏用晦为官的事迹。“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记》以为赠。”由此,《吴山图记》所显示的就不仅是山水之美,还体现出魏用晦之政绩卓越。再读《吴山图记》,有段话值得细细思量:“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这告诉我们,一个真心为民的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泽,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为官者泽被山水的动人故事。据史料记载:西晋文学家潘岳担任河阳县令期间,针对县里土地贫瘠、植被稀少的现状,发动百姓栽种桃李,日子一长,果树连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硕果累累。人们给河阳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作“花县”。
          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古之为官者恩泽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具有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堪称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学习。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天,我们党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可以说,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态文明思想,也是为官者应当秉持的政德。
          ⑤我们党的很多领导干部一直重视山川草木,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还记得“焦桐”吗?那是焦裕禄治理兰考的见证,正是“焦桐”改善了当地的盐碱地。还记得“谷树”吗?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黄,他带领百姓植树造林8.2万多亩,为改变东山千百年来恶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还记得“大凉山林场”吗?这片林场因杨善洲闻名全国,他辛勤耕耘22年,植树造林数万亩,被人们称为“草帽书记”。
          ⑥然而,也有少数人缺乏生态文明观念,没有用心尽责地处理破坏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纪委专门通报曝光了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有的对企业长期违规排放污染地下水问题查处不力,有的对渣土场胡乱倾倒渣土、污染环境不及时处置。这些案例启示我们:生态文明,连接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官一任就要惠泽一方生态。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坚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一起抓,才能兴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孙后代。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守护生态”。

    发布:2024/12/26 21:0:8组卷:2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