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6/21 8:0:10
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100分)
-
1.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2n=16)是高中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材料。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新鲜的紫色洋葱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分离色素的方法称为:
(2)甲同学又用韭菜和韭黄(韭黄是韭菜隔绝光照在黑暗中种植获得的)进行了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别得到滤纸条M和N,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光照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B.研磨时加入95%的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C.滤纸条N的2条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为叶绿素a、叶绿素b
D.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3)甲的同学用乙醇提取了叶绿体中的色素,但是层析后在滤纸的点样线上端却不能分离出任何色素带,他们对照“自我评价表”分析后发现,是因为层析液没过了点样线。层析液不能没过点样线的原因是
A.若层析液没过点样线,层析液向上扩散的速率会加快,使得色素脱离了滤纸
B.若层析液没过点样线,层析液向上扩散的速率会减慢,使得滤液线中的色素不能分离
C.若层析液没过点样线,叶绿体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D.若层析液没过点样线,层析液溶解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仍可分离
(4)乙同学用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做实验,图中显示,他用
(5)乙实验结果图中A、B两处的颜色分别是
A.紫色、紫色
B.无色、白色
C.紫色、无色
D.无色、紫色
(6)乙实验结果中的细胞吸水能力
A.变小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
(7)丙同学进行如图操作,A~E过程依次是
A.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B.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C.解离→固定→染色→漂洗→压片
D.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压片
(8)丙同学实验结果图中,①~⑤表示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已知洋葱根尖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大约为12小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同学观察时选择分生区是因为其大部分细胞能观察到染色体
B.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①一段时间,可观察到赤道面出现细胞板
C.若视野中有100个细胞,类型②共有5个,则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该时期约占0.6小时
D.在细胞类型③中有可能观察到赤道板这一结构
(9)丙的实验结果图中,细胞②中的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分别是:
A.16,16 B.32,32 C.32,16 D.16,32
(10)科学家用含32P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物质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数据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①结束时,细胞中DNA含量增加一倍
B.阶段②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C.阶段③与阶段⑤都有核膜的消失和重现
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③~④,时长为19.3h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100分)
-
4.光合作用
生姜起源于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环境中,上部植被的叶子有效地吸收入射阳光中的红光和蓝光,而下层则接收到丰富的绿光。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在环境与组织间隙间交换,组织间隙间的CO2即胞间CO2浓度。图1是生姜植株光合作用场所及过程示意图。为提高温室生姜产量,某团队研究了室内光质对生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W:白光 G:绿光 WG:白光+绿光)。
(1)图1中A物质为
A.H2O
B.O2
C.CO2
D.H2
(2)图1中吸收可见光的色素位于结构
A.①
B.②
C.③
(3)反应Ⅱ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
A.光能→电能
B.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C.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D.稳定化学能→活跃化学能
(4)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的叶绿体色素为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
(5)若突然将白光照射组的白光减弱,则短时间内五碳糖/三碳化合物的比值将
A.上升
B.下降
(6)以下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比较(√代表发生,×代表不发生),正确的是A. ATP的生成 光反应 碳反应 B. 水的参与 光反应 碳反应 √ × × √ C. 光合色素的参与 光反应 碳反应 D. 能量发生变化 光反应 碳反应 √ √ √ √
A.
B.
C.
D.
(8)根据图2和所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及推测正确的是
A.相较于白光和白光+绿光组,绿光照射下植物的胞间CO2浓度高,其原因是绿光照射下光合速率最小,消耗的CO2最少
B.胞间CO2浓度越高说明光合速率越大
C.各组内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热带雨林中同一生姜植株不同位置的叶片光合速率可能不同
(9)生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
A.运输至果实储存
B.为花叶细胞分裂分化提供能量
C.为根部细胞吸收无机盐提供能量
D.运输至地下茎即“生姜”中储存组卷:9引用:1难度:0.5 -
5.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主要寄生于人体胃黏膜层或粘附于胃上皮细胞,会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CO2。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是否感染Hp: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约30分钟后收集其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13CO2。下图为A、B、C三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
(1)幽门螺杆菌的结构模式图是图中的A、B、C中的
(2)图的A生物中,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A.③
B.⑤
C.⑥
D.⑧
(3)图中,A与B最主要的区别是
(4)图中,B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图中的编号
A.2
B.3
C.4
D.5
(5)下列结构能正确表示幽门螺杆菌遗传物质基本单位的是
(6)细胞核是人体胃腺细胞储存遗传信息的主要场所,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细胞核所具有的结构,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核膜,由双层膜结构组成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③是核仁,与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是核孔,是细胞核中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7)幽门螺杆菌与人体胃腺细胞共有的细胞结构有
A.细胞质膜B.线粒体C.核糖体D.细胞质基质
(8)关于13C呼气检测,以下叙述合理的是
A.Hp含有DNA和RNA
B.感染者吹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
C.Hp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D.胃部上皮细胞不产生脲酶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9)胃腺分泌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原,研究发现,蛋白质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正确折叠后方可离开,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会进入内质网腔中进行加工
B.伴侣蛋白与图中内质网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使受体被活化
C.若蛋白A是胰蛋白酶原,则还需高尔基体对其进一步加工
D.伴侣蛋白mRNA可运出细胞核,而伴侣蛋白基因不能运出细胞核
(10)下图表示在幽门螺杆菌在胃中大量繁殖会引起胃炎、胃溃疡时,血液中白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间隙到达感染部位的一种方式,据图可知细胞质膜具有
①一定的流动性 ②全透性 ③信息交流功能
A.仅①
B.仅②
C.仅③
D.仅①③
某学校兴趣小组查找文献后提出了“幽门螺杆菌在胃中大量繁殖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在生活过程中会分泌毒素导致胃壁细胞死亡溃烂”,为了验证该想法的正确性,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1)某学校兴趣小组查找文献后提出了“幽门螺杆菌在胃中大量繁殖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在生活过程中会分泌毒素导致胃壁细胞死亡溃烂”,上述思维过程在生物学探究中属于
A.作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分析数据
D.得出结论
(12)补充完整图甲、乙两组实验,其中A、B分别是
①无菌水 ②幽门螺杆菌③滤液Ⅰ④滤液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组卷:3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