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内蒙古赤峰十一中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5/11 8:0:9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 1.班级开展“守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历经了百年风雨的北京大运河,孕育了              的文化遗产,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大运河文化遗产bó大精深,其中皇城旧都、园林民居、非遗工艺以及戏曲、舞蹈、杂技、传说等早已引起世人的关注,但落在大运河周边的众多书法遗迹,如大量碑刻、崖刻、墓志、匾额、yíng联以及经幢等却甚少进入大家的视野。历史长河之中,许许多多辉煌一时的文化艺术形式早已化为烟雨或是沦落尘壤,而这些刻于骨、木、石、铜上的文字书法依然存活着。先人们书写的遗迹,虽经岁月变迁、              却仍              。这些遗迹(  )忠实地记录了北京大运河流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同时构成了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景观,成为可以触摸的历史记忆。
    【语言艺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大
     

    yíng联
     

    (2)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3)给文段拟一个标题:
     

    (4)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丰满 披星戴月 念念不忘
    B.丰厚 栉风沐雨 历历在目
    C.丰盈 风餐露宿 记忆犹新
    D.丰富 卧雪眠霜 历历可数
    (5)在文段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该句语意连贯完整。
    这些遗迹 
     
     忠实地记录了北京大运河流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同时构成了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景观,成为可以触摸的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魅力】
    (6)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请帮他填上。(限两个字)
    驼铃①
     
    ,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欧亚
    波涛滚滚,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②
     

    (7)请为保护文化遗产拟一条宣传标语。

    组卷:7引用:3难度:0.7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9
  • 3.下面是一些有关论述“独处”的句子,请把它们组成语意完整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②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
    ③独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
    ④最后,还要善于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以思辨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⑤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独处呢?
    ⑥其次,提升独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组卷:33引用:2难度:0.8
  • 4.班级开展“名著知多少”阅读活动,下面是董董同学要展示的读书笔记,请帮他补全。
    内容 问题
    如果那种沾满草梗的粗糙面包只是为了自己吃的话,那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是给它们的小宝宝们准备的,那就不行了。它必须去进行精加工,制作成梨形粪球,使之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 它是
     
    现在做出了决定,要用这些部队“逮捕”总司令和他的僚属。十七万军队的兵变已成事实。 这次兵变被称为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在路上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这些少年先锋队队员被作者称为
     

    组卷:12引用:4难度:0.5

第三部分写作(60分)

  • 11.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阅读与理解”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春天,一家人郊野散步,和谐美好,这是生活的恩赐;《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这是生活的恩赐;蒲松龄屡试不中却令他有机会完成《聊斋志异》,这也是生活的恩赐。生活总是给予我们机会,给予我们教益。
          请以《生活的恩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③内容充实,抒发真情实感。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12.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阅读与理解”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你是不是也有和他人一起的生活、旅程,或是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是什么原因让你(你们)“一起向未来”又是如何“一起向未来”的呢?
          请以“一起向未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④内容充实,抒发真情实感。

    组卷: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