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7/4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药文学源远流长,一方面是因为中药本身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组成部分难免和文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经历了数千年的文人的宣传和推进,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推根溯源,中药文学起始于魏晋南北朝,经唐宋的延绵发展而至清朝已形成大统。
          一般来说,中药的取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是以形状命名、以颜色命名、以气味命名、以滋味命名、以季节或者药效命名。此外还有多类,不一而足。形状命名的比较常见,最典型的就是人参。以颜色命名的我们熟悉的是红花和黄芩。以气味命名的如木香、沉香和麝香。再者就是以滋味命名的甘草和酸枣仁。季节命名的首推夏枯草和忍冬。至于药效命名的就更多了,决明子和益母草可作代表。也正是因为这些名字含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并把它们贯之于诗词、小说、对联、信件甚至笑话中,也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中药文学,其发展到近代自有它的趣味和魅力,更当为世人所关注。
          中药文学的发展有古典文学作基础,更有着历代文人墨客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贡献。作为一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文学,它有着众多的载体。诗词因传颂的方便和社会的普及,毫无争议地成了它最大的载体。其次,对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积累了不少中药名,并因它的经典而代代相传。信件中的中药名总是含着一种莫名的哀愁和凄美,像是蕴含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沉淀的所有情感的宣泄,不仅是爱情,还有友情和亲情。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中药文学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最著名的是《红楼梦》所记载的,我们从中读出的不仅是延续了千余年的中药文化,更是浓浓的人情世俗和文化积淀。
    (摘编自于天任《浅谈中药名的文学味》)材料二:
          众所周知,中药的功能是疗疾养生,有趣的是,由于药名本身具有的深厚人文内涵,千百年来,文人们巧妙运用药名进行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形成了独特的“中药文学”,成为重要的医学和文学现象。
          中药文学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演进过程,先秦文学作品中的药名,只是作者借以抒情言志的象征物,作者不一定意识到药名的文学价值。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道教和医学的发展,药物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诗人们或通过药性表达登遐成仙的愿望,或巧借药名抒情写意。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借用药名的表层语义,如王融的《药名诗》,作者借用“重台”“陵泽”“石蚕”“垣衣”“楚衡”“神草”“夜光”等药名,渲染出一种凄凉惆怅的氛围,“读去不觉”“详看始见”,如盐入水,不着痕迹。二是借用药名的隐喻、象征、谐音功能,辛弃疾的词《定风波》、龚自珍的诗《远志》皆借中药“远志”言志。三是巧借药名,游戏炫才,离合诗就是这种产物,如权德舆的《药名诗》,其中“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句,“浪白”“微风”“坐钓”“藤阴”本是四个词语,但断开重组,就变成“白微”“钓藤”两种药名。又如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除“半夏”为直接嵌用外,“地黄”“枝子(栀子)”“桂心”都是前句尾字和后句首字组成,巧妙构成“连珠体”,而“喜君子”则是中药“使君子”的谐音。总之,这时期的作者主要是巧借药名的语义,还没注意到药性功能及其配伍的文学价值,至清代小说戏曲,中药这一文学功能才得到挖掘利用。如戏曲《草木传》中和平村的老员外甘草,宋苏颂《本草图经》云“甘草能解百毒,为众药之要”。“甘草”的女儿“菊花”,有清热解暑之药效;甘家婢女“栀子”,也有凉血解毒、利胆退黄等功能。而“菊花”的未婚夫“金石斛”则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强腰的药用价值,又有“秉性刚强,忠厚可亲”的属性,而大戟、甘遂、芫花性寒、味苦,与甘草等药草的功能正好相反,因而戏曲中人物的品德气质与药性相对应,戏剧矛盾的产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又由药性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特别是《草木春秋演义》,作者借助神魔的故事框架传播中药知识,表达了士人抵御外敌的深沉忧思,在思想内涵上有很大的提升。
          历来论者都认为中药文学是游戏笔墨,因而评价不高,其实是误解,由上所述,中药文学成绩不斐,若扩及整个中医,作品的数量更为可观,因而值得文学和医学研究者高度重视。
    (摘编自万晴川《妙趣横生的中药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的取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和意义,这是“中药文学”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
    B.药名本身具有的深厚人文内涵给不同的文学载体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C.中药文学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D.《草木春秋演义》表明中药文学不仅能传播中药知识,还可承载家国情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药文学可以借助诗词、对联、戏曲、小说、书信等文学体裁传承,但是以诗词流传最广。
    B.中药文学起始于魏晋南北朝,先秦时期作者因无视药名的文学价值而在作品中少有引用。
    C.中药药名有隐喻、谐音、象征等修辞功能,被不同时代的文学家加以创造性地引用。
    D.《草木传》虽属游戏笔墨,但因其注意药性功能及其配伍的文学价值而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
    (3)下列选项中都含有中药名,其中不属于“中药文学”的一项是
     

    A.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古出塞》)
    B.白头翁骑海马,身披穿山甲;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历代趣联》)
    C.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邪?(李时珍夫人致李时珍书信)
    D.贾府的人问黛玉:“常服何药?”黛玉回答说:“人参养荣丸。”(《红楼梦》)
    (4)两则材料都以中药文化为话题,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5)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药文学?请结合对材料的理解简要概括。

    组卷:7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汉武帝天汉四年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进来匍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
          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
          “少卿几时进京的?”
          “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
          “胡子吗?唉……”司马迁含糊着说。
          “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
          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
          任少卿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说:“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
          “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
          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
          “少卿,”司马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
          少卿连忙摇着头说:“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啦!”
          “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
          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
          “你看,一共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
          “是。”少卿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
          “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
          任少卿唯唯诺诺地听着,又像在点头,又像在摇头。听到说朋友中没有一两个朱家郭解,觉得自己的脸皮微微地烘热了一下;但最后又听到司马迁仍称他为“朋友”,这才略略地放了心,他于是乎也就加意地呈出了一番“朋友”样的面孔。
          “子长,有一件事情你是应该提防的,便是秦始皇焚书。”
          “多谢关心,”司马迁回答他,“这我早已预防,我每写定一卷便要抄成副本。我的正稿都已经装进了石匣,另藏别处。假如我的书将来传播了出去,那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副本,就有一千个秦始皇也不能把我怎样啦。”
          “是,”任少卿又连连地点起头来,“你很周到。我改天也很想来抄一部副本带到益州去。益州虽然偏僻,大有贵本家司马相如的遗风。”
          “你在益州是很幸福的,益州的风物是天下之冠啦。”
          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
          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
          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了逐客令来。
          “少卿,假如你另外没有什么要紧话,我要请你原谅,我现在是要赶着做文章啦。”
          “是,”少卿连忙回答着,“现刻我也还要去拜望贰师将军。”
          两人走出房门,不一会司马迁回到书房,把刚才写的原稿的末尾几句念了一遍。
          ……七年,而太史令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念到这儿,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写到这里,他把左手伸到嘴上向下抹了一抹。这是他往年有胡子时的习惯,文章做到得意处,总不知不觉地要理理胡子。然而他的左手往下一抹,却是抹了一个空。
          司马迁愤愤地“哼!”了一声,一口气,便把他那篇《自叙传》写到了底。
    1936年4月26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将读者拉入遥远的历史记忆,暗示司马迁受刑后性情大变,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B.小说注重神态刻画,对话中多次写任少卿的“点头”“摇头”动作,暗示他装腔作势加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
    C.小说以对话经纬全篇,随着对话的展开人物形象形显色现,一个易怒而又充满正义、自卑而又不为权势所屈的司马迁形象呼之欲出。
    D.小说借司马迁的遭遇影射现实,渗透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
    (2)关于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任少卿看来,司马迁担任“中书令”一职就是享受皇上的知遇之恩。
    B.任少卿的言语吞吞吐吐,言辞中流露出他对至上皇权的极端崇拜心理。
    C.少卿的心理和下文司马迁的“笑”形成反差,凸显司马迁的光明磊落。
    D.引出下文司马迁关于《史记》写作的话题,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
    (3)文章题为“司马迁发愤”,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司马迁“愤”的缘由。
    (4)有人说:“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在讴歌脊梁式的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在隐秘之处写出他们身上的精神负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它的眼睛像向日葵那么明亮,它会唱歌。
          它的歌声里,有夏季降落在森林中的骤雨的音韵,有马尾松在风中吹动的音韵,有山苍子的种子和杉果被风吹着,落在坡上的声音,在整座森林呼唤太阳的哗响。
          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沿着它的溪岸,一条傍着山腰,向闽北森林深处伸展而去的森林铁路兴建起来了。工程测量人员,掮着水平仪和标杆来了,四乡的民工来了,铁道兵来了,接着钢轨运来了。湍急的山溪,我们闽北深林中的山溪,我知道,这时候,你的心多么激动。你倾听着。又倾听着。你的眼睛像太阳那么明亮。你歌唱。
          呵!它是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那森林铁路的小火车,第一次运载着一节一节堆迭得高高的木材,运载着林中的丰收,轰轰然地开来了。这时候,你唱着一支怎样激越的歌呢?你的眼睛比开花时的枇杷园还明亮。呵,我闽北深林中的一条山溪,当你歌唱的时候。
    (1)文中对山溪交替使用“它”和“你”两种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掮着水平仪和标杆的工程测量人员、四乡的民工、铁道兵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比喻之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天,一个满脸沮丧的年轻人问知名经济学家李斯特:“李斯特先生,我的工厂生产的油灯质量非常好,上面还镶嵌了很多宝石,可以说名贵至极,但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
          “油灯只是照明用的,你为什么要把它做得这么名贵呢?”李斯特不解地问。年轻人回答:“那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呀!”
          李斯特听后说:“年轻人,人们买油灯,是为了观赏,还是为了照明?如果是后者,那就请你把那些宝石拿下来,然后把油灯的质量做到最好,在能赚到钱的基础上把价格降到最低。”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去后,他调整了经营策略,结果油灯的销量很快就上去了。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越是带着功利心去追求某个目标,目标往往会离你越来越远。而当你放下这些,踏踏实实地做好手中的事情,苦苦追寻的东西反而会不知不觉地降临到你身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