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4 8:0:9
一、现代文阅读
-
1.古诗文阅读。
【忠魂不泯 浩气长存】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成为票房冠军,为了更好的解读该部影片,你和小文、小明对岳飞的相关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材料一: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此词写于靖康耻(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徽宗赵佶、钦宗赵恒被俘北去,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刚刚建立之时。
材料二: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材料三:
《宋史•岳飞传》节选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活动一:品读鉴赏
(1)小文对材料一《满江红•写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写作者倚栏远眺,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作者仿佛看到了中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的惨境,以致于“怒发冲冠”。
B.“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仅表达了自己已30多岁,建立的一些功业已化为了尘土,只留下当年披星戴月转战千里的回忆。
C.“壮志”句中的“壮志”与“笑谈”是互文,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侵扰罪行的切齿痛恨。
D.全词分四层抒发了“壮怀”:回顾往昔战斗岁月,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统一江山,朝拜皇帝。
(2)小文在鉴赏材料二《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时,有困惑。请你选择一种表现手法做具体赏析,为她做示范。
活动二:句读撷英
为帮助小明彻底读懂材料三,请你帮小明完成下列内容。
(3)解释下面划线字意思。
①饰名姝遗之
②猝遇敌不动
③鞠其子宗本
④世忠以书来谂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停顿。
师 每 休 舍 课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②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活动三:精神涵泳
(6)小文、小明读到杭州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时,情绪激昂,感触颇深。请联系三则材料,一起来谈谈岳飞“忠”的具体内涵。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2.【含英咀华 独得其深】天气澄和,风物闲美。落花时节读华章,或赏景,或体物,或走向历史更深处,探听人文心声。本学期的“山河风物美”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材料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活动一:名家小说鉴赏
采薇(节选)
鲁迅 伯夷叔齐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山确是好山,不高不深,没有大树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幽栖之所。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
太阳已经西沉,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①山上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叔齐只能摘了些松针做成松针面糕,端到伯夷的面前。
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
“苦……粗……”
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
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②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
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③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
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伯夷的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赔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地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④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丫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这消息一传到村子里,又哄动了一大批来看的人,来来往往,一直闹到夜。
夏夜纳凉的时候,有时还谈起他们的事情来。有人说是老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给抢羊皮袍子的强盗杀死的,后来又有人说其实恐怕是故意饿死的,因为他从小丙君府上的丫头阿金姐那里听来:这之前的十多天,她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
于是许多人就非常佩服阿金姐,说她很聪明,但也有些人怪她太刻薄。
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自然,她.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是事实,不过这仅仅是玩笑。那两个傻瓜发脾气,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实,不过并没有死,倒招来了很大的运气。
“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她说。“他看见他们的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去喂他们。您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用不着种地,用不着砍柴,只要坐着,就天天有鹿奶自己送到你嘴里来。可是贱骨头不识抬举,那老三,他叫什么呀,得步进步,喝鹿奶还不够了。他喝着鹿奶,心里想,‘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一面就慢慢的伸开臂膊,要去拿石片。可不知道鹿是通灵的东西,它已经知道了人的心思,立刻一溜烟逃走了。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您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吗?
那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惚惚,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1)小文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鉴赏,其中有一项不正确,请你指出来。
A.小说以伯夷叔齐到达首阳山起笔,入题迅速,行文简捷;接着描绘首阳山之景,暗示了二人心情愉悦,和悲剧结局反差强烈。
B.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伯夷叔齐“薇菜”的丰富做法:汤、羹、酱、焖等,表面上展现生活中的诗意,实则写出了生活的窘迫。
C.文章结尾处丫头阿金姐对伯夷叔齐死因的点评,称二人“撒赖”“贱骨头”“贪嘴”“贪心”,运用对比评论,态度不言而喻。
D.文中运用反复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且配以“坚守主义”“逃上首阳山”“缩做一团”,言语郑重其事,反差效果明显。
(2)小文对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进行了批注,其中有一项不正确,请你指出来。
A.①处叙写既表明野果可能被山居之人采摘一空,也暗示了伯夷叔齐寻找食物的艰难。
B.②处的动词“挣扎”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缺乏食物的叔齐极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迫切。
C.③处“伯夷多吃了两撮”,笔触细腻,实有深意,暗含了鲁迅对儒家传统伦理的态度。
D.④处运用比喻,形象地揭示出伯夷叔齐的心理:震惊女子的言论,羞愧自己的行为。
(3)有同学说,文章结尾处丫头阿金姐对伯夷叔齐死因的点评已恰到好处,尾段再写村人们的想象属于画蛇添足。你认同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4)司马迁把《伯夷列传》摆在七十列传之首,而《采薇》(节选)并不囿于传统的对伯夷叔齐大义的赞美,符合“故事新编”讲史的意旨。请结合注释《史记•伯夷列传》选文,从叙事风格的角度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如何出“新”的。组卷:45引用:1难度:0.1
一、现代文阅读
-
5.【阅•有思】
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几部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简•爱》,觉得它们都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你认为呢?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孙悟空(《西游记》) 林冲(《水浒传》) 简•爱(《简•爱》)
我选:组卷:353引用:18难度:0.7
二、作文
-
6.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时重谈浙商创业精神——“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其实,“四千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敢于拼搏、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精神。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请联系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有关“四千精神”如何养成的经验或见闻。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组卷:8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