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4 8:0:9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4分)
-
1.古诗苑漫步。
(1)从小学到现在,大家已经读过背过不少古诗。小红的班级开展了“分门别类辑古诗”的活动,请你帮助小红在下面表格中填入相应的诗句。专题 诗句 出处 古诗中的情思 窈窕淑女,①
②《诗经•关雎》
《诗经•蒹葭》古诗中的悲苦 ③
夜久语声绝,④白居易《卖炭翁》
杜甫《石壕吏》
⑤
批注: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⑥
批注:这两句写出了环境的冷寂。作者的内心随景起伏,终究摆脱不了被贬的落寞。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请你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他是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那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的人。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寒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去。他自己做了一个儒 ( )士;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jí ( ),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能够xiǎng ( )受的,他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游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儒
古jí
xiǎng
(2)以上选段出自《经典常谈》,作者是
(3)选段中的文字在《经典常谈》中的哪个部分中可以看到
A.《说文解字》
B.《诗经》
C.《诸子》
D.《战国策》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组卷:7引用:3难度:0.7
二、阅读(38分)
-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悉如外人
②便要还家
③男有分,女有归
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甲】文的“世外桃源”与【乙】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共同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38分)
-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爱一直都在;当我们遨游在学海中,老师的教导一直都在;当我们苦恼郁闷时,朋友的安慰一直都在;当我们深陷困境时,祖国的关爱一直都在……原来,我们一直都浸润在爱的怀抱中,因此我们能不惧风雨,健康成长。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