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正兴学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2 8:0:9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时代的、地方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由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
          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
          19世纪以来日益发达的交通,把欧美的建筑病传染到中国来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养成了十足的殖民地心理。在艺术方面丧失了鉴别的能力,一切的标准都乱了。建筑师们对于本国的建筑毫无认识,把在外国学会的一套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硬生生地搬到中国来。这还算是好的。至于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
          现在那个时期已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从事于营建工作的人,既不能如古代的匠师们那样不自觉地做,又不能盲目地做宫殿式的仿古建筑,又不应该无条件地做洋式建筑。怎么办呢?我们唯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
          科学化的建筑首先就是与大众化不能分离的。我们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次一步按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用最经济、最坚固的结构方法将它建造起来。
          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传统又是与前两项分不开的。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中国的房屋由极南至极北,由极东到极西。都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而部署起来的。它最初的起源无疑是生活的需要所形成的。形成之后,它就影响到生活的习惯,成为一个传统。陈占祥先生分析中国建筑的部署。他说,每一所宅子都是一个小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宅子。因为每一所宅子都是由多数单座建筑配合组成的,四周绕以墙垣,是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而一个城市也是用同一原则组成的。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
    (摘编自梁思成《建筑的民族形式》)材料二:
          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着千年历史,境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有关数据显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万余栋历史建筑普查线索,正式公布1199栋,挂牌保护的传统历史建筑669幢。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2020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结合古城保护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编制《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完善古城保护技术与实践方法,加强和提升泉州的古城保护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初稿)》。
          中山路、西街,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古城街巷代表,是游客节假日集中打卡的“网红点”,亦是泉州城平日里人间烟火的温馨所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从战略上对古城空间保护进行控制与引导;并对城市街道、绿化、广场、街景等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同时,围绕中山路(涂门街一钟楼)综合提升、八卦沟古城水系保护提升、小山丛竹公园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通政巷和花巷等街巷规划提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对古城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提炼出涵盖形制、风貌、结构、功能、空间完善等各方面控制要素索引40余项,并逐一明确相应修缮要求。
    (摘编自人民网《让古城留住古早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形成受时代、地方、民族三个互相牵制的要素的影响。
    B.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如果脱离环境,不能满足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就不会出现优秀作品。
    C.19世纪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人对欧美建筑生搬硬套,完全丧失了鉴别能力,彻底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
    D.为了使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泉州市已经完善了保护技术,加强和提升了古城保护。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是逃避现实之作,只能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无人的沙漠上寻找寄托。
    B.中国的建筑师们如果能加深对本国建筑的认识,彻底摒弃罗马式等外国作品的影响,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C.我们应该创造自己民族形式的建筑,而不能盲目地模仿古代建筑,也不应该无条件地做“洋式”建筑。
    D.泉州城的中山路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切入点合理、战略得当、重视空间环境的研究。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做法不符合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A.傣族居民生活在潮湿的热带环境,其建筑主要为竹楼,竹楼的建筑取材于西双版纳的竹子,竹子的硬度高、韧性强,且取材方便、透气度较好。
    B.镇江传统民居的建造多以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石,建筑与雨水直接接触的部分多以砖石台阶制造高差,从而减少雨水与室内木材的直接接触。
    C.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北方墙厚,屋顶厚,院落宽敞,造型粗犷质朴;南方屋檐深,天井狭小,讲究通风与蔽光,造型秀丽轻盈。
    D.为了满足大众的愿望,陕西重建气势宏伟的阿房宫作为旅游景点,但是后来阿房宫景点在运营十三年之后,由于阻碍交通被拆除了。
    (4)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建筑更加科学化?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抢白叶公的话,已经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
          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室宣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
          于是天龙们被叶公的至诚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他的家院里。
          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用两手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
          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
          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
          ——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
          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到,昂然地走出去。
          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子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
          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
          ——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吗?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
          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
          ——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
          ——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
          ——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
          孔子有些怃然了。
          ——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吗?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装着鸟儿或手牵着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说我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你对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
          子路被先生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
          ——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
          ——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就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就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经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缘故吧?
          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公向子路问孔子,话语中包含着对孔子的质疑,因此引起了子路的不满。
    B.孔子对子路不回答叶公的问题“有些怃然”,是因为子路这样做让叶公十分的羞愧。
    C.孔子对自己是否“老”的看法与子路不同,是因为孔子忙于学习而忘了照镜子。
    D.文中子路的性格和《侍坐》章中子路的性格基本一致,做事轻率且缺乏礼节。
    (2)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自白”的手法包含两种:一种是孔子的心理活动和幻觉,一种是孔子和子路的对话。
    B.文章采用“自白”的方式,便于揭示孔子的心路历程,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
    C.文中“那叶子索索地抖着”属于环境描写,意在通过环境的冷清萧瑟来衬托叶公的心情。
    D.“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孔子的苍老。
    (3)关于文中叶公形象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叶公富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好名而不务实。
    B.文中通过动作、神态和对话描写来塑造叶公的形象。
    C.叶公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孔子的自白做铺垫。
    D.文中通过叶公和孔子的对比,凸显了孔子对理想的执着。
    (4)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
    (5)这篇小说是一篇“故事新编”,请从“故事”和“新编”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2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花也被称为玉龙、玉尘,是天空中的水汽经过凝华生成的冰晶,(  ),具体形状会因为凝华时的温度而有所不同。如果把雪花放在显微镜下观看,会发现每一片雪花都堪称是一件①                的艺术品。可是,很多雪花看起来非常相似,竟然没有两片②                的!
          根据研究显示,最大的雪花直径也只有大约2毫米左右,很多雪花只有零点几毫米,所以,每下一场雪,产生的雪花数量多到无法计算
          雪花的形成和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晶体习性③                ,水汽凝华结晶成的雪花和天然水冻结的冰都属于六方晶系。(  ),是六方晶系中的一种,不同的是,水晶是一氧化硅的结晶,而冰晶是水的结晶,所以雪花都呈现出六角形的形状!
          事实上,真的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雪花的结晶虽然是一个④                的过程,但那只是相对于人类的观察而言,事实上,雪花在生成的过程中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不同生成的结晶就会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个温度感应是在非常小的一个时间区间内完成的,雪花的生成过程中会有近乎无限种方式,所以,(  ),至少从我们观测的角度来考虑,是不可能出现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部手机可以联通天下。
          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手机是联系媒介的工具,在多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面对海量信息,我们该如何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怎样正确发挥手机的作用?请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性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