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高考生物猜题试卷
发布:2024/5/17 8:0:8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
1.如图是动物肝细胞中一种常见的细胞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5引用:3难度:0.5 -
2.正常条件下某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W可分两个阶段,如曲线1所示,oa段表示离子W进入细胞壁,而没有通过膜进入细胞质,ab段表示离子W以恒定的速率持续进入细胞质。bc段表示将其移至蒸馏水中产生的结果。限制代谢作用,得到的结果如曲线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71引用:6难度:0.5 -
3.酶使化学反应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下列对酶活性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③ 酶的高效性 H2O2溶液、新鲜的土豆浸出液、FeCl3溶液 ④ 酶的专一性 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碘液 组卷:8引用:4难度:0.7 -
4.月亮鱼是目前已报道的唯一“全身恒温鱼类”月亮鱼的体温比周围海水温度高约5℃,能够提高其神经传导能力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月亮鱼基因组中多个基因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这些基因的适应性变化可能共同驱动了月亮鱼恒温性状的演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2引用:7难度:0.6 -
5.我国科学家发现脱落酸(ABA)调控小麦种子休眠的机理如图所示:ABA调控转录因子TaGATA1的活性,与DNA去甲基化酶TaELF6-A1共同作用,通过增强Ta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小麦种子休眠的能力,提高穗发芽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3难度:0.6
二、非选择题
-
16.人类皮肤表面有大量共生菌,研究利用共生菌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1)表皮葡萄球菌(S)是定植在正常人群皮肤表面微生物的主要成员之一,S菌可侵入机体,进而激活机体的免疫
(2)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科研人员计划改造S菌使其携带肿瘤抗原OVA,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治疗肿瘤,为探究OVA抗原的不同区段和不同定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不同种类的改造S菌,分别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了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的辅助性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情况,S菌种类和结果如图1。
注:肽段1不能激活辅助性T细胞,肽段2不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h组中的S菌生长缺陷,故未进行该组实验
①实验中“特异性抗原”是指
②根据图1,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为
(3)为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上述两种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或同时涂抹小鼠后,再给小鼠注射含OVA的黑色素瘤细胞,22天后检测肿瘤体积,结果如图2,结合图1推测,改造的S需
(4)用改造的S治疗黑色素瘤肿瘤的过程中,激活的免疫细胞工作一段时间后常出现“疲惫”,研究发现抗PD-1抗体可解除“疲惫”,进而推测联合用药可增强治疗效果。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实验组别和预期结果如图3,结果证实了上述推测,请用简要文字完善联合用药组的实验流程,并将各组应做的处理填入如图方框
a、生理盐水
b、改造的S菌
c、抗PD-1抗体
d、改造的S菌和抗PD-1抗体组卷:11引用:2难度:0.5 -
17.蜂毒前溶血肽原是prepromelittin基因(以下简称PL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蜜蜂体内合成后首先加工成蜂毒溶血肽原(蜂毒肽前体蛋白),被进一步水解形成分泌蛋白蜂毒肽。与蜂毒肽相比,蜂毒前溶血肽原具有较大的溶解度,且对细胞的破坏能力小,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蜂毒肽的前体产物。
(1)生产蜂毒肽常选用微生物做受体细胞,优点是
(2)为了解决(1)中的问题,对蜂毒前溶血肽原基因进行改造(如图1),以便后期用羟胺(一种能专一性裂解特定两个氨基酸之间肽键的化合物)对生产出的蜂毒前溶血肽原进行加工。根据图1推测羟胺的识别位点是
注:①阴影:蜂毒肽序列;方框:Asn-Gly位点;
②图1中所示的“原DNA序列”为蜂毒前溶血肽原的编码区序列的编码链;
③甲硫氨酸,缩写为M,由起始密码子AUG编码;丙氨酸(Asn),缩写为N;
④甘氨酸(Gly),缩写为G,由密码子GGU、GGC、GGA、GGG编码。
⑤终止密码子UAA、UGA和UAG
(3)根据改造后的基因序列,利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全基因合成,设计并合成引物对合成基因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的长度越长、GC含量越高,PCR过程中退火温度的设定值越
(4)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
(5)若培育相应的转基因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需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的组卷:1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