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益智中学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8/26 14:0:8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南灯塔ㅤㅤ①海南岛海域辽阔,有众多的港口、暗礁、险滩和岬角。对于船员们来说,灯塔是最直观有效的避险和校正航标,攸关安全乃至生死。在航海活动中,船员可以根据灯塔的方位、高度、射程等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远近,在迷雾、风暴等恶劣环境中也不会迷路。由此,灯塔也被誉为“航船的保护神”。
    ㅤㅤ②目前,海南沿海地区分布着30多座灯塔和400多个大小灯桩、灯浮标等航标。这些大大小小的灯塔和航标,如环嵌宝岛的夜明珠,形成绵长的灯塔链。
    ㅤㅤ③矗立在海南省文昌市北端海角的木栏头灯塔,就守卫着一片格外危险的水域。这里扼守着琼州海峡东口,岬角前方有着海水流速号称世界第二的“急水门”,海况极复杂,暗礁密布,到了退潮时,海上甚至会出现一段段“小瀑布”般的激流。历史上这片水域被叫作“鬼门关”,船只常会遇险。灯塔建成后,过路航船不再误入歧途。
    ㅤㅤ④2019年3月,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铜鼓咀新灯塔建成,这座形似火箭、位于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附近的灯塔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护航“天运”。海上运来的大型火箭会凭借灯塔指引进入基地,同时,灯塔还为火箭发射进行安全警戒,设置专用方位点校准轨道坐标。
    ㅤㅤ⑤海南省三沙市目前已拥有灯塔十几座。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被称为西沙双子塔,如同屹立在南海上的“女神”,守护着西沙的南、北大门。没有灯塔之前,两礁附近水深流急,平时涨潮时礁盘多隐没水下,很难发现,有不少船只在此触礁遇难。灯塔建成后,避免了很多海难。一些在附近打鱼的渔民喜欢把渔船锚泊在灯塔边上的环礁湖里,躲避风暴或休憩。他们说:“有灯塔在,心里更踏实。”
    ㅤㅤ⑥如今,现代导航技术的发展已一日千里,但卫星导航定位仍有微量偏差,而即便是微量偏差,也可能导致船毁人亡,所以,船长、水手仍喜欢看灯塔导航。灯塔是航船的守护神,而守灯人则是灯塔的守护者。灯塔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人塔合一,塔人不分”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行。守灯人的生活充满了琐碎和寂寞,他们也被称为“海和尚”。日出日落,潮涨潮落,枯燥的工作之外,还穿插着困苦甚至危险。在海南的不少灯塔中,都有着专门的守灯“世家”,世代传承守灯之重任,同时也延续着守灯人所独有的寂寞、孤独、困难甚至是危险,还有忠诚!
    ㅤㅤ⑦南海“珠链”——海南灯塔,照亮了航船前行的方向,也见证了海南海岸的美妙与变迁。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链接材料一】
    ㅤㅤ海南还有罕见的女守灯人,如“女承父业”的吴秋芳。她的父亲吴朝芹曾是琼崖纵队的战士,1957年成为守灯人。吴秋芳就诞生在灯塔旁的小茅草屋,因为住得太偏僻,她被村里孩子叫“野姑娘”。父亲去世后,她按照父亲的遗愿,把父亲葬在灯塔之畔,并在19岁就开始了艰苦而危险的守灯生活。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链接材料二】
    ㅤㅤ网友说:当今世界,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先进导航技术的帮助下,驾驶舰船扬帆远航就像我们平时利用车载导航驾驶汽车一样轻松自如。灯塔已经没有实用价值,形同虚设,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链接材料一】可以作为选文中哪一段文字的佐证材料?请选择恰当的一项 
     

    A.第①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⑥段
    (3)你是否认同【链接材料二】中网友的观点?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ㅤㅤ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我国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材料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 展现文化创造力的价值 世代相传,有地方特色 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体现传统工艺高超水平 见证民族活的文化传统 面临消失危险
    所占比重 30% 25% 20% 10% 10% 5%
    (1)根据材料一,以下湖南省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项是
     

    ①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
    ②炎帝陵
    ③湘绣
    ④岳阳楼
    ⑤凤凰古城
    ⑥火宫殿庙会
    ⑦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根据表格内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橘子洲风景管理区内,展示馆收藏的各类非遗展品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体现了长沙人的智慧、湖湘文化的魅力,有着独特的人文价值。李华想邀请同学张明一起去参观,张明却觉得参观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有点犹豫。请你以李华的口吻说服张明去参观,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组卷:22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生命的声音
    余显斌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的边缘。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一片死寂,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已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还是一种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也没有,连一丝风流动的影子都没有。
          迷迷糊糊的,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地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不大,花线一般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看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远了,又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这细小的声音,让他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也已濒临死亡的边缘。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支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更没有伸手去拍。心想,这时还有个活物陪着自己,也就不忍去伤害这个平时极嫌恶的生命。
          蚊子嗡嗡地唱着,这声音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那么小,不够一粒西瓜籽大。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如从天上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矿场工人、救援人员都在紧张地呼喊:“医生快来!快抢救!”此时已说不出话的他缓抬手,右手小心地握着,很小心地,在阳光下慢慢打开,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生命,已经几乎冻坏了。在阳光的抚摸下它又慢慢恢复生机,抖抖翅膀,伸伸爪子,最终鼓足了劲,一振翅,飞走了。
          这是一只小小的蚊子。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阅读全文,请从“他”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
    情节 周围的环境 对生命的态度
    煤矿透水,他被困在矿井下 没有一点声音,死寂
     
    迷糊中,他感到脖子有点痒
     
    看到了生的希望
     
    蚊子嗡嗡地唱着,声音好听 萌生活下去的希望
    他终于被救出来 人群紧张地呼喊
     
    (2)分析原文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不大,花线一般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3)链接材料中探险者因为“生命的动力”而活下来;你认为上文中使“他”在煤矿事故中活下来的“动力”是什么呢?结合原文和材料,请你简要阐述对“生命的动力”的看法。
    【链接材料】四个探险者在荒芜的沙漠中迷了路,几乎快要将所有的水喝完时,领队拿出一个沉甸甸的水壶,他告诉其他探险者们,这是他们最后的水源,除非万不得已,这壶水不会打开。探险者们没有办法,只能努力地向前走,企图穿越这片死气沉沉的沙漠。当他们即将筋疲力尽时,一片绿洲呈现在他们眼前——得救了!当他们在绿洲中大口喝水时,领队打开了水壶,一整壶的细沙倾泻而下。领队说:“这些沙是我们生命的动力。”

    组卷:67引用:7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 4.文言文段阅读。
    【甲】ㅤㅤ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ㅤ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ㅤ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ㅤㅤ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马也
     

    ②厉王使玉人
     

    之不以其道
     

    ④问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或尽粟一石 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 王闻
    C.骈死槽枥之间 楚山之下
    D.鸣之不能通 真不知马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4)《马说》以“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组卷:15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4分)

  • 13.阅读下面选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ㅤㅤ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选文选自
     
    (名著),作者是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3)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四、作文。(50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由“读”到“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朱自清从背影中读懂了父爱的深沉,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过程中读懂了科学的艰难与魅力,陶渊明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读懂了人生的“真意”,汪曾祺在昆明的雨季中读懂了生活的情趣与美好……
    ㅤㅤ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读懂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向校报《少年成长》栏目投稿。
    ㅤㅤ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真情实感,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让同学读到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③书写工整美观;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组卷:33引用:7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