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20 13:0:8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
1.反应物(X)转化为产物(Y)时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①所示,在反应中仅改变一种外界条件,可得到如图曲线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29引用:3难度:0.7 -
2.用下列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目的 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 用铁丝蘸取碳酸钾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 装置或
操作组卷:9引用:3难度:0.6 -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7引用:2难度:0.5 -
4.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组卷:265引用:43难度:0.7 -
5.铁触媒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ad”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4难度:0.5 -
6.以太阳能为热源,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 I:SO2(g)+I2(g)+2H2O(l)═2HI(aq)+H2SO4(aq)ΔH1=-213kJ•mol-1
反应Ⅱ:H2SO4(aq)═SO2(g)+H2O(l)+O2(g)ΔH2=+327kJ•mol-112
反应Ⅲ:2HI(aq)═H2(g)+I2(g)ΔH3=+172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卷:82引用:4难度:0.7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
18.碲(Te)为第ⅥA元素,其单质凭借优良的性能成为制作合金添加剂、半导体、光电元件的主体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2Te)中回收碲。工艺流程图如下:
(1)“焙烧”后,碲主要以TeO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选择最佳的焙烧工艺,进行了温度和硫酸加入量的条件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 硫酸加入量(理论量倍数) 浸出率/% Cu Te 450 1.25 77.3 2.63 460 1.00 80.29 2.81 1.25 89.86 2.87 1.50 92.31 7.70 500 1.25 59.83 5.48 550 1.25 11.65 10.63
(3)滤渣1在碱浸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工艺(Ⅰ)中,“还原”时发生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
(5)由于工艺(Ⅰ)中“氧化”对溶液和物料条件要求高,有研究者采用工艺(Ⅱ)获得碲,则“电积”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工业生产中,滤渣2经硫酸酸浸后得滤液3和滤渣3。
①滤液3与滤液1合并。进入铜电积系统。该处理措施的优点为
②滤渣3中若含Au和Ag,可用
A.王水
B.浓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硝酸
D.浓盐酸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19.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小组研究Na2S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图。实验序号 Ⅰ Ⅱ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紫色变浅(pH>1),生成棕褐色沉淀(MnO2) 溶液呈淡黄色(pH≈8),生成浅粉色沉淀(MnS)
(1)根据实验可知,Na2S具有
(2)甲同学预测实验Ⅰ中S2-被氧化成。SO2-3
①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的预测不合理,理由是
②乙同学取实验Ⅰ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得出S2-被氧化成SO2-4的结论,丙同学否定了该结论,理由是SO2-4
③同学们经讨论后,设计了如图实验,证实该条件下的确可以将S2-氧化成MnO-4。SO2-4
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是。SO2-4
Ⅱ.甲烷和甲醇的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3)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由于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DMFC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通入a物质的电极是原电池的
(4)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U形管中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800mL。闭合K后,若每个电池中甲烷通入量为0.224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组卷:23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