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二中附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发布:2024/7/1 8:0:9

一、选择题(共20分)

  • 1.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204引用:16难度:0.8
  •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3.酸甜苦辣咸,品尽人生百味。下列调味品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组卷:72引用:4难度:0.7
  •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组卷:19引用:5难度:0.6
  • 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组卷:17引用:2难度:0.5
  • 6.某同学在做“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时,出现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18.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与B反应生成C、D、E三种物质,D转化为单质F的反应是自然界利用太阳能的典范,G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与E反应生成H,H、I物质类别相同,且H与A反应生成I,向I中加入一种黄色的溶液J会产生沉淀K。请回答:
    (1)A的俗称是
     
    ,F的用途是
     

    (2)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G与E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H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K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组卷:21引用:2难度:0.5
  • 19.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兴趣小组以“土壤改良”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土壤的酸碱性
    (1)一般来讲,我国长江以南的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呈碱性。据此判断泰州地区的土壤应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请补充完整用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度的实验步骤:取少量土壤样品与适量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
     
    ,一段时间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读出读数。
    (3)向3只烧杯中各放入1粒绿豆,再分别加入pH为5、7、9的土壤各50g,置于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并保持土壤的pH基本不变,观察绿豆的生长情况。实验的目的是
     

    【任务二】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4)不同物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原理
    ①含H2SO4的酸雨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用适量的熟石灰改良该酸性土壤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磷酸二氢钾(KH2PO4)改良碱性土壤的微观过程如图。
    该过程用化学语言可描述为:KH2PO4在碱性土壤中解离产生
    H
    2
    P
    O
    -
    4
    H
    2
    P
    O
    -
    4
    与土壤中的
     
    (填化学符号,下同)反应生成H2O和
     
    ,导致土壤中OH-的数目显著减少,碱性减弱。
    (5)探究不同物质对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效果为了研究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重过磷酸钙、草木灰、熟石灰三种物质对酸性土壤(pH约为3.6)的改良效果,设计了相关实验方案,结果如下:
    物质名称 重过磷酸钙 草木灰 熟石灰
    改良后土壤的pH 3.1 4.1 10.3
    ①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施用草木灰可以给土壤补充
     
    (填元素符号)元素,增强土壤肥效。施用草木灰时要注意不能与
     
    氮肥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②从实验结果看,
     
    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任务三】增加土壤肥力
    (6)碳酸氢铵(NH4HCO3),农民喜欢称它为碳铵,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氮肥。使用碳酸氢铵的农民越来越少了。原因可能有:
    ①碳铵的含氮量(即氮元素质量分数)不算高,仅为17.7%,而同为氮肥的尿素CO(NH22含氮量为
     

    ②碳铵不太稳定,其固体常温下即可分解释放出氨气,导致肥效降低。化学方程式为
     

    (7)当然也并不是说碳酸氢铵就全无优点。它具有速效、价廉、不板结土壤的优点,在农作物急需补充氮肥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碳酸氢铵作为氮肥的补充。但是使用碳酸氢铵需要注意的是在施用以后,需要及时覆土并浇水。分析“及时覆土并浇水”的目的可能是
     

    组卷:98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