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等四校联盟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 8:0:9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看看中国的史学奠基人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是如何描述匈奴游牧民族的吧:“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孤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言,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公元4世纪的罗马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对匈奴的描述更是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不过关于中央欧亚地区各民族的负面形象,倒也不必在那么久远的史料里去挖掘。只需想一想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的单于那个形象也就够了:他黝黑笨重,邪恶的双眼闪烁着凶光,带领着大群部下蜂拥塞路。
          这些黑暗的阴影穿越时代投射而来,连如今的迪士尼公主们都惊吓不已,使得重新思考中央欧亚各民族和政治组织的历史作用变成了一个难题。但中央欧亚的游牧民族及其政体不只是四处劫掠的征服者。相反,他们在多重意义上对跨欧亚连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大草原与耕地之间的分界线并不像司马迁或阿米阿努斯所暗示的那样泾渭分明,实际上,那条分界线在政治和文化上游移不定。游牧民族与绿洲城市的关系通常十分密切,游牧民族为绿洲提供保护并促进贸易,当然,以牲畜交换农产品对双方都有利。某些半游牧民族甚至每年都会短期务农。希罗多德就曾提到过黑海附近“务农的斯基泰人”。即使在远东,中国的长城看起来似乎在中国农民和北方放牧者之间设立了难以跨越的屏障,但在中国任何时代的史料里,我们都能从字里行间发现持续进行的贸易、军事联盟、通婚以及各种语言和文化融合,处处揭示了双方的差别没有那么壁垒森严。
          司马迁记述了一个中国王侯,他与游牧民族西戎结盟,攻打中国周朝的王;周朝后来的一个王又与“野蛮人”(实际上是他的姻亲)结盟,一起攻伐中国的郑国;他还记录了义渠部落如何修筑城墙抵御秦国——如果双方存在着绝对的界限,这么做可不容易。关于如今的中国北部与蒙古的这种早期文化杂糅,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赵王下令赵国人不得再穿长袍,改服便于骑射的长裤。人们在读司马迁的记述时,不禁会怀疑“中国人”与“野蛮人”之间的所谓区别是否只是由司马迁本人这样的评说者提出的事后分析。而在整个欧亚大陆,各个伟大农业王国和帝国普遍都曾被北方部落征服者长期控制,后者因而进入了俄罗斯、安纳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中亚、中国、高丽,以及其他各地的历史。中央欧亚的游牧民族与其从事农耕的邻邦之间并没有确凿的边界;生活在中央欧亚地区的人既不是完全居无定所,也不总是畜牧者;他们与城市和农业社会建立了多种关系,也不全是诉诸暴力的民族。他们在欧亚大陆的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丝绸之路而言最重要的是,中央欧亚人以多种方式参与并影响了跨大陆的经济和其他交流。即使在没有统一成大型联盟的时期,普通的游牧人也在边境市场上买卖交换,出入绿洲,在集市上出售牲畜和其他畜产品,并保护商队——或者说向其勒索保护费。但大型游牧帝国对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尤其重要。它们需要收入来弥补把大部分生产性放牧人口转向军务的开销,支付行政费用,以便执政的可汗赏赐族人和归附的首领,让后者持续效忠自己。四处征战的劫掠品成为这类费用的部分来源,但长期来看,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榨取贡品以及对贸易征税更能持久。并非所有的中央欧亚国家都同样善于从战利品过渡到以全面货物交易为收入来源,但很多国家都很有商业头脑,不然就聘请商人为其服务。在中央欧亚各帝国的控制之下,贡品和贸易货物的流动助推了丝绸之路上的很多交流。
          当游牧帝国相对稳定并建立起交流渠道时,一般都会鼓励贸易和旅行:中国唐朝的世界大同主义在时间上与突厥人的影响从蒙古延伸到印度和拜占庭边境的时期大致相当,马可•波罗等人和欧洲传教士纷纷在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时首次抵达中国,都绝非巧合。游牧国家与粟特人、亚美尼亚人、布哈拉人或回鹘人的商人社会积极合作,以便应对定居国家,并为自己的政权培养行政和财务专长。游牧统治阶层和平民的消费选择决定了南方国家生产和出售哪些货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蒙古和波斯等地奢侈的蒙古人宫廷助长了他们所喜爱的贸易货物、艺术品和工匠在整个欧亚大陆流通。如今我们在中国购买丝绸或路易•威登的仿冒品时,或许不会想到《花木兰》中的单于那样可怕的家伙也曾做过同样的事情,但在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鼎盛时期,单于之流却是国际商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甚至是风尚的开创者。
    (摘编自米华健【美】著《丝绸之路》)【注】①西周时,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之事。②东周时,周襄王与翟人伐郑之事。③东周时,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之事。④米华健(英文名:James A Millward),现为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教授,曾担任美国中央欧亚学会会长,“新清史”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塑造的单于形象是中央欧亚地区各民族负面形象的典型例子。
    B.大草原与耕地之间的分界线并非泾渭分明,游牧民族与绿洲城市的关系通常十分密切。
    C.赵武灵王曾下令赵国人胡服骑射的例子最能反映中国与游牧民族之间早期的文化杂糅。
    D.北方部落征服者在欧亚大陆一直控制各个伟大农业王国和帝国,因而进入了多国历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身材矮胖、四肢粗壮、脖颈肥厚,外表丑陋扭曲”,这样的形象特点不可能出现在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对匈奴的描述中。
    B.传统历史给予中央欧亚地区各民族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这使现代人更易忽略他们的历史作用,从而增加对其研究的难度。
    C.历史上,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中国农民与北方放牧者的来往,但并未彻底阻断双方在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D.虽然中央欧亚人在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中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他们在丝绸之路上的劫掠仍是不争的事实。
    (3)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央欧亚的游牧民族对跨欧亚连通起到的作用,每点不超过6个字。
    (4)史家笔下的历史通常会渗入史家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证明该观点。

    组卷:11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满壁爬山虎
    詹克明
          ①一壁爬山虎就是一部植株发展史。藤蔓自何处入墙,伸向何方,哪里分叉,哪里遇阻,哪里遭遇挫折跌落、哪里又径直畅快疾驰,早年粗粝藤干抵达何处,近年灰黑枝条进占哪里,当年又爆出哪些嫩红新枝……一部家族“编年史”望之一目了然。
          ②历史不能太鲜活,坚藤硬蔓之中深潜着年深日久的生命活力。这些横陈在粉墙上的简洁线条展示了它经年伸展的确凿轨迹。历史就该像这冬日里的爬山虎——倘如盛夏般枝繁叶茂,爆出一派葳蕤气象反倒会掩盖它的本来脉络,让人难辨其信史真容。历史一旦“鲜活”立马蜕变成话本演义,那是说书人的装餮盛宴,却不是历史学家的正餐美食。唯有那褪尽繁英阔叶的枯藤老干才是历史学家理应坚守的安身立命之地。这些干藤枯蔓虽不可奉为果蔬,却可“入药”(《本草拾遗》称:爬山虎藤“性温味甘”,能“祛风通络”,主治“痈疖肿毒”)。以史为“药”可治今人痼疾。倘若悬壶济世的历史学家不耐寂寞,热衷鲜活,实际上已是改入庖丁之行,卖弄得好也能兼收“药补不如食补”之利。
          ③就敷衍历史而言,眼下是名厨胜过名医的时代。静守“寒窗”一世,不及荧屏“视窗”几堂。而且似乎巾帼更胜须眉,当今学术超女早已声名远播,余音环球数匝,短时间内知名度绝对远远盖过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这些世界公认的国学泰斗。
          ④任何历史都是时空的演绎,既有空间的扩张,也自带“时间”维数。满壁的爬山虎不仅在空间上二维展开,在时间上也是次第井然。哪里先发,哪里后长,藤蔓分支次序,无不带有鲜明的时间因素,望之一览无遗。以前解读爱因斯坦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总觉抽象,这二维爬山虎所附加的时间维数倒是具象得触目可及。
          ⑤发展又总是带有不可逆转的“时间箭头”,其既定时空顺序绝对不可转置。而且按照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这种发展还是“自发有序”的——体系会自动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走向高级。生命力旺盛的爬山虎,一根2厘米粗的藤根种植两年就可覆盖30至50平方米的墙面,藤茎绵延可达18米。满壁爬山虎气势磅礴地展示了这一带有普遍性的“自组织”发展趋势。
          ⑥爬山虎的整体格局体现了最大限度的天然合理。
          ⑦爬山虎所追求的“最大可能的经济原则”,就体现在它力图以最少的现有生物材料去捕获最充足的阳光,并通过光合作用力求制造最大量的全新生命材质,以进一步谋求更大的增殖发展。它们总是力求占领尽可能大的墙面空间,严格遵从“新条礼让旧枝”的古训,避免由于枝条间不必要的重叠而自损受光“截面”,减少对阳光的充分吸收。正是这种规避秉性使得满壁爬山虎别有一种疏离壮阔之美。
          ⑧实现完美的“天然合理”归根结底究竟靠的是什么?
          ⑨其实有时答案就在这不起眼的细枝末节之中。爬山虎的每一根卷须,每一片叶子,其与生俱来的个体秉性往往就是决定其整体态势的最深层、最本原的因素。
          ⑩当卷须前伸,适值模到空白处自然没有问题,若是触到一根已然存在的同株藤蔓,它又该如何运作?一种做法是遵从“先来后到”的和平法则规避而行,另谋出路。若是出路全堵,干脆自行收束,停止发展。另一种则是全然不避内斗,笃信“斗争哲学”,不择手段,无分内外,各方全凭实力奋争,谁赢地盘归谁(只要不使阴损毒招也算是“公平竞争”)。对“本是同根生”的植株群落而言,决定其整体格局的最终“分水岭”也许就横在这是“避”是“争”中间。
    ⑪对每一根卷须、每一片藤叶而言,也许善恶就在这一避一争之间,如老子所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爬山虎是幸运的,它身上没有恶的基因!
    ⑫粉墙之上爬山虎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壁世代和平的发展史,一部充满仁爱礼让的历史。望着这满壁友善谦和、仁爱克己的粗糙藤蔓,我深受感动,无数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居然在这面寻常粉墙上得到了映照。满壁线条深蕴着一种“天然合理之美”,一种终极“大善之美”。
    ⑬皇皇一壁爬山虎以最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所谓“天然合理“就是协调全员,确保每一个体的均衡受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体达到最大可能的经济原则。如是观之,“个体均衡受益”乃是达到“整体天然合理”的充分必要前提。
    ⑭最完备的合理不仅要植根于大善之中,而且还须渗透到每一最小单元,每一基本细胞当中,此即所谓“众善之门”!居众善之门,“善”会彼此相长,自行攀升,犹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寓众恶之门,“恶”会争相逐臭,自行膨胀,犹如污水素练不浸自染。
    ⑮呜呼,芸芸众善之门足胜百代贤主!
    (文章有删改)(1)下列关于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不能追求“鲜活”,否则会令人难辨真容,就像繁茂的枝叶会遮盖爬山虎伸展的轨迹。
    B.“名厨胜过名医”,是说当代历史学家不能静守“寒窗”,对待历史态度不认真,应付了事。
    C.爬山虎让时间”具象得触目可及”,是指它先发后长的次序,让原本抽象的时间变得可感。
    D.“新条礼让旧枝”,使得爬山虎避免了枝条间不必要的重叠,也就拥有了一种疏离壮阔之美。
    (2)下列对于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年史”指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的方法,第①段中用它来比喻一壁爬山虎以时间为序的生长过程。
    B.第②段中引用《本草拾遗》的内容,补充说明爬山虎藤虽不可奉为果蔬,却有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以此喻示“药补胜于食补”之现实。
    C.第⑤段列举的数字有力表明生命力旺盛的爬山虎的生长发展具有“自组织”发展趋势。
    D.第⑩段不仅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卷须前伸时的不同表现,还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如“谁赢地盘归谁”等,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3)结合全文,说说满壁爬山虎完美的“天然合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4)有人说这篇文章“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请你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表现,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孤,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但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节选自《左传》)材料二:
          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故贤者之致功名也必乎良医而君人者不知疾求岂不过哉今夫塞者,勇力、时日、卜筮、祷祠无事焉,善者必胜。立功名亦然,要在得贤。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国治身逸。天下之贤主,岂必苦形愁虑哉?执其要而已矣。雪霜雨露,则万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厉去矣。故曰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三: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注】①午:祁午,祁奚之子。②伯华:即羊舌赤,伯华是羊舌赤的字。③塞:同“篝”,又名“格五”,是古代的一种博弈游戏。④单父:县名,即今山东省单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故贤者之致功名也/必乎良医/而君人者不知疾求/岂不过哉/
    B.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故贤者之致/功名也必乎/良医而君人者/不知疾求/岂不过哉/
    C.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故贤者之致功名也/必乎良医/而君人者不知疾求/岂不过哉/
    D.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故贤者之致/功名也必乎/良医而君人者/不知疾求/岂不过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古人为官,最初是没有退休制度的,只要君王不罢免就可以一直为官到老死。
    B.下筮,即占卜,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方法。在《鸿门宴》中提到的望气也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
    C.时,意思是按时。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无失其时”的“时”意思不同。
    D.委衣裘,犹垂衣。古时君主穿长衣,有事则振衣而起,无事则委衣裘而坐。后以“委裘”指君主懈怠政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大夫祁奚请老,晋侯请他推荐能够接任他职位的官员,祁奚先是推荐了解孤,解狐是祁奚的仇人。
    B.贤德的人,能推举和他一样有贤德的人。经祁奚的推荐,解狐得到推举,祁午得到职位,羊舌赤得到官职。
    C.下棋的人,勇力、时机、卜筮、祷告对他们来说是没有用的,关键是下棋的技艺。建立功名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得到贤人。
    D.宓子贱静坐弹琴,不出房门,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早出晚归,事必躬亲,却未能将单父治理好;因此作者认为宓子贱的做法更胜一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
    ②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5)三则材料都提到“贤才”的问题,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

    组卷:2引用:1难度:0.6

八、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划横线句子里的“而”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对曰
    B.无恒产有恒心者
    C.善刀藏之
    D.劳苦功高如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五诸侯灭秦 故遣守关者
    B.号为霸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C.羽背关怀楚 三年
    D.而不自责, 闻大王有意督

    组卷:3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月5日,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我在B站写诗》正式上市。集内130余首诗源起于戴建业老师和B站UP主“有山先生”发起的“我在B站写诗”等话题,该话题短时间积累了网友投稿的数万首诗,这不仅在站内形成一股热潮,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在这些年轻人写的短诗里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自我的表达,用鲜活的语言表达不被标签定义的态度和“做自己”的可能。
          人类学家项飙在本书序言中写:“言说,一方面是在跟别人互动,另一方面也在自我调整、自我反思。言说在构造社会关系,也在重新构造自我。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言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意味着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你要选择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选择如何处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对“言说”和“自我”及“周遭”的关系,你有怎样的体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