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9/8 18: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这一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2分)
-
1.下列我省部分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9 -
2.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组卷:186引用:38难度:0.9 -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5 -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组卷:66引用:6难度:0.7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
15.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一)氧气是参与“氧循环”的重要物质。
(1)图3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物质A的名称为
(2)若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可能的原因是15
(3)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结合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原理,解释BC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二)Ⅰ: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5)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③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始终小于。15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
【附加题】【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将奖励3分,但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Ⅱ: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某同学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②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实验过程】进行图3所示实验: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
【反思交流】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5组卷:25引用:1难度:0.5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下两个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3。
(1)分析图2,氯酸钾熔点
(2)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3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根据图3,在上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中,两者质量比为(3)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图4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
步骤Ⅱ:按照图4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木条复燃更快的是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
【实验二】该兴趣小组还利用压强传感器,对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铬四种金属氧化物中哪一种更适宜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做了如下数字化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铬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有二氧化锰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5。
(4)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控制
(5)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组卷:1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