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临汾市两县一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8/31 18:0:8
一、读•书(共12分)
-
1.下面是两幅咏梅的书法作品,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
A.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规矩整齐
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曲折方圆,粗细兼备
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圆润流畅,平衡对称
D.此作品为草书,笔法苍劲,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甲:组卷:21引用:2难度:0.9 -
2.山水之美,美美与共,景景有情,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2)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组卷:7引用:1难度:0.8
二、读•思(共38分)
-
3.人生路漫漫,用心领略沿途风光,总有别样的精彩。为此学校开展丰富多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聚焦新闻时事】
(1)活动进程中,校园广播站设置了“新闻速递”专栏。请你给下列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30字以内)
本报北京11月29日电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等任务。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活动二:致敬时代楷模】
(2)板报组成员选择了以下材料作为本期板报的内容。请你研读材料,思考内涵,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苟见有强凌弱,众暴寡之行为,必毅然伸张人道,而为弱者吐不平之气,使豪暴之徒不敢逞其志,不能不屈服于舆论之制裁。
——邵飘萍,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必须是事实,谣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一定是事实。而且必须是新的事实,有代表性的事实。
——范长江,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 邵飘萍捍卫记者的天职,他认为记者职责在于
【活动三:分享阅读笔记】
(3)下面是小语同学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针对相关片段所做的笔记,请你仿照示例,在表格画横线处帮他补充完整。摘抄 他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大时代中,对于文学的兴趣转变了。经过了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萌芽而逐渐成长起来,周恩来也就被卷入了摇撼中国的社会革命运动。 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物。有一两次当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不幸事件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睛是润湿的……有一个士兵告诉我,他曾亲眼看见毛泽东把自己的短衫脱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笔记 提要:周恩来在中国社会风起云涌的时代,转变对文学的兴趣,加入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
心得:提要:
写提要——概括内容要点,写心得——记录体验感想组卷:3引用:1难度:0.9
三、读•写(共7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班级开展了“了解网络新闻”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收集的相关资料。
【材料一:网络新闻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通过网络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了连接。每天打开手机浏览网页或者其它APP比如说抖音、头条时,我们都会接收到来自很多媒体报道的新闻。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方位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发布者的限制,受众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网络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
网络新闻业务,其诞生之初,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材料二:网络新闻现状】
调查发现,中学生现在很少通过电视、报纸或广播等传统媒体接收信息。在“您看报纸和杂志的频率”“您听广播的频率”“您看电视的频率”等问题的调查中,对于“每天、3天一次、一周一次、偶尔”几个选项,学生选择“偶尔”项的占93%以上。在“您最喜爱的新闻媒介”选项上,中学生选择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手机、电脑、电视、杂志、广播、报纸等。
【材料三:青少年与网络新闻】
《心理学杂志》2021年9月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从14岁开始,孩子们就很容易相信未经证实的阴谋论观点。许多青少年无力分辨网上信息的可信度。有研究者曾对近8000名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超过80%的初中生相信贴着“赞助商内容”标签的广告是真实的新闻报道。研究者还发现:只有不到20%的高中生会认真质疑社交媒体当中的荒唐言论——比如网上的某个帖子,帖子中晒出形状古怪的花朵,说它长在日本核电站事故现场附近,以此证明这片区域存在危险的核辐射水平。
防范虚假新闻需要多方面齐抓共管。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法律,严厉打击假新闻,要严格要求新闻平台设立把关人,对网络新闻进行筛查,采用科技和人力等多种手段将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扼杀在萌芽状态。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对待新闻一定要敢于质疑,有批判意识、有辨别真假的能力。例如:要警惕“生僻的媒体名称”“唯一信源的报道”,以及“主流媒体未报内容”,要注重特定新闻的发布时间和背景,比如愚人节发布的消息就不太可靠。此外,一些媒体惯用的“文字游戏”也值得注意,比如“十年一次”“前所未有”一类修辞表面看去极具“戏剧效果”,但其内容可能十分平常。
青少年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健康的心态,不制造虚假新闻。遵守相关法律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维护传播生态文明。面对虚假新闻时,更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转发,不以讹传讹。如果发现媒体发布虚假新闻,应立刻向新闻主管部门检举、反映。如果能形成“人人都是监督者”的社会氛围,那么出现虚假新闻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1)请结合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网络新闻。
(2)网络新闻的发展状况日新月异。请结合材料,说一说我国的网络新闻发展现状,以及中学生对待网络新闻的态度。
(3)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网络新闻媒体不够正规,有太多的虚假新闻,应该取缔”。针对这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不少于100字。组卷:4引用:2难度:0.5 -
9.作文。
新闻是我们认识和了解社会、国家、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一样也会发生很多新鲜的事情:开学典礼、庆祝教师节、新生入学军训、学校运动会、歌咏比赛……
请你拿起笔,以小记者的身份写一则不少于500字的消息或通讯,报道校园内发生的事件,题目自拟。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