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第四版)《合欢树》2022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6/8 8:0:9

一.基础知识

  • 1.《合欢树》是一篇情真意切的
     
    ,文章前半部分以
     
    为线索追忆母亲,后半部分叙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和对
     
    的高度赞美,同时抒发了对
     
    与作者的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合欢树》作者
     
     
    代作家,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散文
     
    等。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1)说说下列划线词的作用。
    ①母亲的全部心思却放在给我治病上。
    ②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着我。
    我们俩都把我的腿忘掉。
    (2)为什么文中“我”听到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后“我的心得到一点一儿安慰”
     

    A.母亲的死总算有了一点理由。
    B.“我”也就是需要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C.我在做梦。
    D.母亲为“我”付出太多,她终于解脱了。
    (3)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5)对于“我”小时候作文比赛得了第一的事情,母亲前后的态度一样吗?为什么?
    (6)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有何用意?
    (7)揣摩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①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
    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8)以下各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描写方法的句子是
     

    A.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B.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C.“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
    D.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9)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这句写出了母亲因无意把我烫伤而内疚的心理。
    B.“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这句写出了母亲为鼓励我走上写作之路而费尽心血。
    C.“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这句写出了对母亲的思念。
    D.“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这句写出了母亲性格当中的坚强、乐观和永不放弃。
    (10)如何理解文中两次出现“我”作文比赛得第一?

    组卷:5引用:1难度:0.4
  •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分析“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一句使用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2)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没有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
    (3)“我”对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4)分析“悲伤也成享受”中的“悲伤”和“享受”的内涵。
    (5)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
    (6)作者在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从中寄托着作者什么感情?
    (7)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

    组卷:5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