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7/13 8:0:9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默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历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蒹葭》中的“蒹葭苍苍,(1)
     
     
    ,在水一方”,是对美好事物矢志不渝的追寻;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2)
     
     
    ”,则是忠君报国的慷慨誓言;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3)
     
     
    。可怜白发生”,写尽了志士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4)
     
     
    ”,抒发了古代仁人志士不论身在何处都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5)
     
     
    !风雨不动安如山”,展现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济世情怀。

    组卷:13引用:1难度:0.8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枪口轻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记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乙】      一九二〇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sōu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jí。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ōu
     

    书jí
     

    (2)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
    (3)【甲】文中的“他”是
     
    ,【乙】文中的“我”指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人物性格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55分)

  •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弥:更加。②兢慎:兢兢业业,小心谨慎。③虽休勿休:即使做好了也不自夸。④股肱:大腿和胳膊。这里与前面的“耳目”,都是比喻左右辅佐之臣。⑤备尽肝膈:做到推心置腹,坦诚相照。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亲戚之 
     

    ③治国亦  
     

    ④若便骄骄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病人觉愈,弥须将护。
    (3)两文都是围绕“仁政”展开论述,【甲】文中强调“
     
    ”(用原文词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组卷:25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55分)

  •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六月的栀子花香,乘着微风,掠过一千多个日夜,载着三年的情谊,汇成一首不舍的骊歌。临别之际,往事如昨。三年的时光里,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曾给你温暖,令你警醒,促你奋进,给你力量,助你成长。
          请选择一位你最想感谢的人,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封致谢信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组卷:15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