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桥双语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7/19 8:0: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4引用:3难度:0.8
  •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对应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8
  • 4.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8
  • 5.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857引用:47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从塔山水库采集了一瓶浑浊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物质Y吸附可除去液体B中的一些色素与异味获得液体C,其中物质Y的名称为
     
    ,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实验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3)小刚同学取用“净化水”加热煮沸后,发现水壶内产生大量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请写出用稀盐酸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4)爱护水资源,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请列举一例保护水资源的具体做法
     

    组卷:6引用:2难度:0.7
  • 16.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相关探究。
    Ⅰ.初识金属镁
    (1)组成和结构:
    ①宏观: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与镁元素,这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②微观: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2)性质和变化:镁具有可燃性,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再遇金属镁
    (3)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陶土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由此联想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
     
    容器中进行。
    (4)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镁也能在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中燃烧,由此信息你对燃烧与灭火新的认识是
     
    。(答一点即可)。
    Ⅲ.制备金属镁
    (5)综合利用海水可以制备金属镁,流程如图所示:

    ①工业冶炼金属镁经常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得到两种单质,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要制取4.8t的镁,理论上需要氯化镁的质量为
     
    t。
    Ⅳ.再探金属镁新闻报道:“某存放金属镁的仓库发生火灾,装满清水的消防车却没有用武之地,最后用十三吨沙土才将大火扑灭。”这则消息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6)同学们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放到盛有冷水(蒸馏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在热水中能部分溶解,溶解后的氢氧化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探究一】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假设】假设一是H2;假设二是CO2;假设三是O2
    ①经过讨论后,同学们首先否定了假设二,理由是
     

    【实验验证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 气体燃烧,发出
     
    色火焰
    假设一成立
    【探究二】镁条与热水还生成什么物质?
    【实验验证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
     
    镁条与热水还生成氢氧化镁
    【交流讨论】②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在加热条件下,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探究】同学们又探究温度对镁与水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温度(℃) 50 55 60 65 70
    收集50mL气体所用时间(s) 295 257 196 124 74
    ③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温度对镁与水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镁条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表面也失去光泽,但将失去光泽的镁条打磨后再次放入热水中,发现又有气泡产生,说明镁与水反应变缓慢直至停止的可能原因是
     

    组卷:53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