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黄集中学、岔河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5/15 8:0:8

一、(20分)

  • 1.下面是小组成员读到的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盛一碗小米粥,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口然而生。千百年来,            、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
    (1)小明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你帮忙,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调
     

    ②chún朴
     

    (2)小军和小明对“□然而生”的写法产生分歧,请你为□处选出正确汉字。
    A.犹
    B.油
    (3)有同学对选择划线这一处的短语有困惑,请你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短语。
    朝耕暮耘         勤学苦练

    组卷:4引用:1难度:0.8
  • 2.让阅读走进生活,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某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光盘,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某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蒋华在生日那天请来几个同学小聚,其中一位嘀咕道:“就这么几个菜!”
          李明接着说:“
     
    。”
          这时郑全说:“李明说得多好,引经据典,不仅说出了‘光盘’对节俭的意义,还说出了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阅读需要和记忆相结合。组员请你将诗、文名句空白处填写完整。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的《望岳》中“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70分)

  • 9.阅读方法众多,比如精读、泛读、跳读等,也都需要切实而行。请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本去探索发现吧!
    【文本一】
    读书不可“偏食”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这既有个人气质的原因,也是从小的阅读经验养成。读什么样的书的确能够影响孩子的兴趣和知识结构,进而影响人生道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就要给他读健全的书,才能素质全面,知识结构多元。
          ②以小说、童话为主的虚构类书籍,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成长都特别重要。而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的非虚构类书籍,则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拓宽和加深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③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测机构(NABP)提出的文学类与非文学类的阅读比例架构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参照标准,非文学类比例:4年级50%,8年级55%,12年级70%。但美国学生的现状是:4年级24%,8年级34%,12年级49%。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孩子普遍更倾向于读文学书籍,非虚构书籍的阅读比例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这也符合阅读的规律。一般孩子都是从虚构类开始阅读的,但如果只读虚构类,始终不进入非虚构阅读,思想深度和知识结构就会有欠缺。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增加知识类书籍的阅读量。
          ④比较小的孩子也可以先增加科学童话、科幻小说的阅读,再逐渐过渡到纯知识类书。社科类书可以先从历史入手,因为历史书有情节,好看。有些历史书譬如传记,本身就是文学作品。青少年特别适合读传记,读传记就是参与伟大人物的成长,让自己的心灵得以饱满和扩张,从而走上自我认识之路。
    (作者:鲁稚)
    【文本二】
    好读书,不求甚解      ①《五柳先生传》有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作者陶渊明可谓深得读书之乐。今人将“不求甚解”当作贬义词,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等成语相类,殊不知“不求甚解”正是读书爱好的要旨。我们在专业领域应当精益求精,而业余时间读书,正是为补救专业之偏狭。清人曾国藩说:“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他讲的“读书”,就是用于专业的精读;“看书”则是出于爱好的泛读。
          ②我们谋生的工作,只是一块小空间,俗话说的“一亩三分地”。读书是一种与更广阔天地沟通的方式,可以避免浅陋的井蛙之见或愚蠢的夜郎自大。既然读书的精神与专业主义相对,其旨趣就不在于熟读某一门类的书籍,而在于了解各个门类的书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千世界,林林总总,读书人能够观其大略,获得一种通达的理解。这种通达的理解水平越高,一个人对读书的爱好程度也就越深。所谓“君子不器”,我们也可以说读书是一种修养,有助于生出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而与读书人对应的“白丁”,今天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在专业之外所知甚少的人,即西班牙思想家加塞特所说的“专业化的野蛮人”。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标题既生动又明确,读者更易理解论点,也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③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事实论据,较为真实可靠,增强了作者分析问题时的说服力。
    C.【文本二】认为读书应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方能获得一种通达的理解。
    D.【文本二】的第①段首先提出今人对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错误理解,然后引用曾国藩的话对“读书不求甚解”进行反驳。
    (2)【文本一】中的划线句子把研究数据和真实现状进行了对比,有何作用?
    (3)两个文本都强调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4)4月23 日“世界读书日”,班级将举行一场读书分享会。某同学准备发表以“读书的境界”为主题的演讲。请依据他确定的中心对下面的演讲内容进行排序,并说说理由。
    【演讲内容】
    ①读书为人,就是以自身的知识教化人,以品德感化人,以能力造福于人,从而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读书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提升智慧。
    ③读书为己,就是为了修身、正己,培养高尚的人格与道德情操。
    提纲顺序为:
     

    理由: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10.阅读课上,你们被这篇《离花近一些》的小说所吸引,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离花近一些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棡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1)你和阳阳对文章进行了梳理。你对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进行了概括,并告诉了大家。
    (2)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很好,你结合语境品析给敏敏听。
    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
    (3)阳阳看到文章第⑥段补叙了“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但不明白它的作用是什么?请你分析给他听。
    (4)大家对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的深层含义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组卷:142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