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15 16:0:8
一、本卷包含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284引用:7难度:0.8 -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3难度:0.8 -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组卷:20引用:2难度:0.5 -
4.柿子是我国五大水果之一,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蔗糖、维生素C、碘、钙、磷、铁、锌等,其中碘、钙、磷、铁、锌是指( )
组卷:418引用:20难度:0.8 -
5.元素符号“Cd”不能表示( )
组卷:54引用:4难度:0.5 -
6.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 )
组卷:301引用:10难度:0.9
第Ⅱ卷非选择题(7大题,共70分)
-
17.化学是实验科学,我们学会观察实验并进行分析研究
Ⅰ.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1)给药品加热时,用酒精灯的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3)有同学用
Ⅱ.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图是两组分子的性质实验,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实验一:如图1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查阅资料: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分子运动的速率与分子的质量有关。
(1)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生成的氯化铵(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
(2)你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
实验二:
(3)如图2所示装置为“碘锤”,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该变化属于
(4)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什么加热后碘锤中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组卷:51引用:1难度:0.5 -
18.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①白磷的着火点(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为40℃;
②带刻度玻璃管从上往下读数增大。
Ⅰ.实验步骤
(1)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往图1装置管B中加适量的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皮塞,调整带刻度玻璃管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
(2)如图2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于同一水平线,读取带刻度玻璃管内视数V0。
(3)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现象是
(4)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视数V2。
Ⅱ.数据记录与处理
(5)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V0/mL V1/mL V2/mL V(O2)/mL V(空气)/mL 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数值列式即可) 1.87 8.02 31.60 ① ② ③
(6)若获得的数值比21%小,其原因可能是:
A.白磷充足
B.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
C.装置的气密性不佳
Ⅲ.实验评价
(7)与教材实验(如图5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组卷:3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