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发布:2024/9/27 3:0:2

一、单选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 1.我国科考队在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如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12月22日于当地时间14时拍摄到的太阳照片。科考队还测得了该日当地最小太阳高度为10°。据此完成27~28题。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组卷:8引用:0难度:0.50
  • 2.我国科考队在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12月22日于当地时间14时拍摄到的太阳照片。科考队还测得了该日当地最小太阳高度为10°。据此完成1~3题。

    此时照片拍摄者影子朝向(  )

    组卷:5引用:0难度:0.50
  • 3.我国科考队在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12月22日于当地时间14时拍摄到的太阳照片。科考队还测得了该日当地最小太阳高度为10°。据此完成1~3题。

    未来一个月内(  )

    组卷:2引用:0难度:0.50
  • 4.如图为55°N某大陆东岸示意图,m、n为两条等温线。据此完成4~5题。

    图中河流源头气温值T可能是(  )

    组卷:1引用:0难度:0.50

二、材料题(共3题,共54分)

  •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藏高原介于26°00′12″N~39°46′50″N、73°18′52″E~104°46′59″E之间,面积为257.24×104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是我国最大的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弱和易受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但是,由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植被等自然和社会因子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材料二: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简称“双重”工程),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建设。“双重”工程将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原有的单项生态修复走向全面系统修复,围绕各个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施策,构筑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如图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度分区示意图和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

    (1)结合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度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脆弱区分布的面积特点和空间特点。
    (2)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
    (3)请结合材料分析实施“双重”工程的效益。

    组卷:8引用:2难度:0.5
  •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以南,黄河以北,是我国最大的引黄灌区,每年小麦在3月份种植,7月中下旬收获,而秋霜冻一般在9月28日-10月2日才来临。向日葵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简单、生长周期短,耐盐耐旱耐瘠薄。近年来,该地采用先育苗再麦后移植复种向日葵技术,不仅降低了土壤盐碱化程度,而且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图1为河套灌区简图。
    材料二:目前葵花产业已经成为河套农垦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传统向日葵采收是将花盘割下,运至庭院场地晾晒,该地多推广插盘晾晒技术(即割下花盘,用刀斜削茎秆,将花盘正面向阳斜插在削好的茎秆上晾晒)。图2为向日葵插盘晾晒景观图。

    (1)分别指出阴山、河套灌区、黄河水域三地的农业生产布局。
    (2)分析春小麦后复种向日葵能够降低土壤盐碱的原因。
    (3)与传统晾晒相比,说明插盘晾晒的好处。

    组卷:11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