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城市规划是一个精密系统的工程,要立足产业、人居、生态、交通、能源等方面的现状本底,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尽可能低的成本,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好的规划,面向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工具,不是技术,更不是某些指标,而是“人”的感受。
          关注“未来”,这是看待规划的时间维度。规划不是总结而是前瞻,可谓“无展望,不规划”。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项引领性的工作,规划一定是超前的。这种超前会让有些部门感到“不适应”,这本质上是城市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经济密度从相对“低”到相对“高”、发展模式从“粗放”到“精致”的必经阵痛。
    规划的内在逻辑,就是提前设定好数年、数十年后城市发展的各项参数,如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等,然后根据这些参数给出人们对生活空间和环境的若干要求,以此倒逼改革和发展。某种程度上说,规划和现状不一致、对城市发展路径微调,正是规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如果没有这种调整,要规划干什么呢?城市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当然也没必要太保守,尺度拿捏的关键,正在于规划对未来的引领性。
          关注“人”,这是看待规划的空间尺度。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过得舒适、感到幸福。之所以划定“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因为人的步行舒适时间大致就这么长;之所以把90分钟交通出行范围划为“大都市圈”,是因为人开车、坐车超过一个半小时就觉得应该算“长途”了。路网的疏密、街区的大小、路边长椅每隔多远设置一个、高低结合处是设台阶还是斜坡、高地和滨水区域的栏杆高度多少、栏杆孔洞大小形状如何定、公园核心景观是平视最佳还是鸟瞰最佳……这些细节里,都能品出一座城市是否有人文情怀。这就归结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考察上海时说的那句话:“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结合这两种视角,就可懂得规划的价值。城市发展有自身规律,必须尊重之、敬畏之,最忌今天建、明天拆。一份科学严谨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助力,它固然无法替代产业发展,也不能直接提升城市功能,却能为发展和提升打下基础,给人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给未来提供潜在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取材于茅冠隽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车出门太堵怎么畅通、公共设施不足怎么补齐……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群众的烦心事成为城市治理者下功夫解决的问题。作为“有机生命体”,城市同人类一样,首先需要系统体检来判断健康发展的状况。
          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北京市率先开展城市体检。就像看病一样城市也需要体检,城市体检采取的是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城市体检,了解城市的“健康状况”,才能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城市治理,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面对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城市只有通过系统体检,既“治已病”又“防未病”,才能推动城市管理从以往的事后处理为主转向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管并重,确保在转型发展中及时发现问题。
          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但是更新什么、怎么更新,一些地方仍在探索。有的地方把思路局限于改造旧小区、旧厂区等,容易导致工作碎片化、分散化。对此,以城市体检为基础,可以帮助合理划分城市更新单元、确定城市更新的工作目标,同时能够倒逼地方政府加强各类目标、各种资源的有效衔接,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比如在湖南长沙,过去新建一所幼儿园只能靠经验选址,如今借助城市体检信息平台的智能系统,可以高效摸清周边人口结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交通拥堵等情况,为选址提供数据参考。
          城市体检的意义不言而喻,真正开展起来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以确保各项指标数据真实客观为例,当前虽然已经运用了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与城市自体检形成交叉比对的方式,但一些地方在推进落实中,受某些因素影响,存在体检结果不够客观的现象。需要看到,体检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对症下药”,在今后的体检工作开展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体检技术方法、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客观。
          除了面对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的科学有效性也不容忽视。每个城市的情况各不相同,很难以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估。因此,评判标准既不能要求过低也不能脱离实际,而要尊重差异来制定,科学开展体检和评价。当前,城市体检提倡试点城市根据各自特点和惠民生的需求增加特色指标,例如重庆就增加了人均“山城步道”长度、菜市场或生鲜超市15分钟步行覆盖度等。唯有根据实际工作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指标体系,才能及时发现病灶、诊断病因、开出药方。
    (取材于丁怡婷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城市规划”应具有的特征,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颠覆性
    B.前瞻性
    C.示范性
    D.即时性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机生命体”是指生活在城市中的人。
    B.“治已病”意思是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
    C.“对症下药”的前提是城市体检数据要准确。
    D.“放之四海而皆准”强调指标体系的普适性。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城市体检”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城市体检。
    B.城市体检的方法和方式将会越来越丰富。
    C.城市体检将会取代城市更新的基础地位。
    D.城市体检的指标体系将更具有城市特色。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认为城市体检目前是为城市规划做的前期准备工作。
    B.两则材料中“15分钟”步行时间设定的依据是人的舒适感。
    C.城市规划和城市体检都遵循科学态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D.两则材料都认为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家、社会各层各界都在努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从城市规划与城市体检两个方面分别为城市发展提出建议。

    组卷:7引用:1难度:0.2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也。“山渊平,天地比”,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1】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2】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所不伸,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伸变应故也。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默然而,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
    (取材于荀子《不苟》)注释:【1】邓析: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2】盗跖:传说中的大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礼义之 中:合乎
    B.所不伸 靡:没有
    C.诚心守仁则 形:表现出来
    D.默然而 喻:告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怀负石赴河 不仁,如礼何
    B.唯仁为守 故有以为利
    C.明能变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D.天不言而人推其高 愿为小相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行不贵苟难 君子做事不以苟且难能为可贵
    B.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 盗跖口中吟诵的那些人,名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
    C.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改变和感化交相作用,这就叫做天德
    D.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 因为它们有各自的规律,从而才达到了至诚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
    (5)本文论说了君子的道德行为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君子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原则。

    组卷:6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两则语录中孔子对“仁”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2)两则语录对“仁”的阐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归燕【1】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2】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
    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
    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1】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秦州时。【2】俦侣:朋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2)下列诗句中“惊”字,与“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所包含的意蕴,最接近的一项是
     

    A.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B.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C.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已放候虫鸣。(陆游《郊行》)
    D.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王冕《柯博士画竹》)
    (3)分别概括这两首写“燕子”的诗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15引用:3难度:0.7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65分。

  • 11.微写作。
          请以“别了”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抒发你对某人、某事或某物的感情。要求: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组卷:14引用:2难度:0.6
  • 1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本学期教材中“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涉及到“孤独”的话题:童年的大卫在孤独中忍受内心的痛苦,仍保有真诚善良;聂赫留朵夫在孤独中唤醒“精神的我”;桑提亚哥在孤独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布恩迪亚在孤独中精神失常,但也曾努力摆脱孤独、寻找出路。不同作家对“孤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是怎样理解“孤独”的呢?
          请以“说孤独”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上述作品、个人或社会等角度,谈谈你对“孤独”认识或感悟。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组卷:18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