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归燕【1】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2】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
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
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1】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秦州时。【2】俦侣:朋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2)下列诗句中“惊”字,与“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所包含的意蕴,最接近的一项是
C
C

A.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B.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C.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已放候虫鸣。(陆游《郊行》)
D.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王冕《柯博士画竹》)
(3)分别概括这两首写“燕子”的诗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5引用:3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发布:2025/1/1 4:30:2组卷:5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
          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注】①张可久:元代散曲家,他仕途失意,作品大多记游怀古。②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1)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断塘”写起,使读者与因西施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给人想象的空间。
    B.三、四句由觅西施不得,写到因见柳树积雪引发作者登临姑苏台“萧萧鬓丝”的怅惘。
    C.文中提及白居易的诗,意在将自己赏雪的诗文与白诗作比,传达出对“乐天词”的喜爱。
    D.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造成的错觉而已,暗示了诗人的失落。
    (2)此曲题为“姑苏台赏雪”,但文中无一“雪”字,诗人是如何写“雪”的?

    发布:2025/1/1 4:30:2组卷:20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⑥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传说为蜀王杜字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直接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的遗憾寄予眼前的芳丛。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2)诗歌颔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了杜鹃鸟,杜鹃鸟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