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山东省东营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6/20 8:0: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1-8题每小题3分,9-12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泥土烧成瓷器 ②工业制氧气 ③铁生锈 ④爆炸 ⑤海水“制碱”⑥石油分馏 ⑦百炼成钢 ⑧水滴石穿 ⑨海水“晒盐”(  )

    组卷:40引用:2难度:0.8
  • 2.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3难度:0.7
  • 3.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其中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下列化学用语中有关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N2
    ③2NH3
    +
    2
    C
    u
    O

    ⑤Mg2+
    ⑥2Al
    ⑦CO2

    组卷:15引用:2难度:0.5
  • 4.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

    组卷:360引用:22难度:0.5
  • 5.2023年3月东营爆发甲流疫情,甲流是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季节性强、传染性强等特征。而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5
  •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组卷:27引用:2难度:0.6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 18.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原料为
     
    (填物质名称)。若将装置A改为装置B,其优点是
     
    。若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利用此装置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收集氧气;
    ②C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③C中盛满水,a口连接量筒,测二氧化碳的体积;
    ④C中盛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3)“碳中和”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工转化等途径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碳中和”的基本途径是“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我国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探索“增汇”的途径,例如:利用反应CO2+3H2
    一定条件
    CH3OH+H2O,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H3OH),有效实现“增汇”。下列有关“增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可以实现“增汇”
    B.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实现了“增汇”,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C.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尿素,也可以实现“增汇”
    D.“减排”和“增汇”并举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减缓温室效应
    (4)FeS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写出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②某同学用D、E、F装置组合收集H2S。E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请从图2中选择);F装置的作用是
     

    组卷:37引用:3难度:0.5

四、计算题(8分)

  • 19.某工厂废水中含有NaCl和BaCl2,为减少污染需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为确定该废液中BaCl2的含量,某技术人员取200g该废液样品于烧杯中,依次、分量缓慢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1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1.97 3.94 5.91 7.88 7.88
    (1)100g Na2CO3溶液是否将废液样品中的BaCl2反应完全?
     
    (填“是”或“否”)。
    (2)原废液样品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坐标图中画出往废液样品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

    组卷:33引用:2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