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3 7: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责任作出回答。在这里,我愿谈几点看法。
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破解了现代化等于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幻觉。
任何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它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话语阐释伟大实践进程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将其外化呈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从而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提供理论层面的话语保障。
社会成员不会天然对某个政治思想具有认同感与信任感,共识合法性的建构必须在成员中进行话语的输出与沟通,只有“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才能动员起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必须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汇聚全社会的奋斗共识,引导个体认知国家的奋斗目标。如果社会个体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知,就很容易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物质生产资料方面的支配权,控制着国际舆论传播的主导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但在话语权意识、话语体系建构上并未取得可与现代化建设成就等量齐观的成果和地位。”如果国际社会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抹黑、歪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片面甚至失实的论调就极易得到传播。国际舆论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加以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遭遇着虚假舆论和话语陷阱的挑战,他们不相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不靠掠夺与战争的和平发展道路。因此,话语体系的建构就具有了迫切必要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用中国实践建构中国话语,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摘编自艾四林、陈钿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都充满艰辛,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党,必须直面一系列现代化之问。
B.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的国情出发而选择的适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否走得通,关键是要看本国人民的中心地位是否得到坚持。
C.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外化表征,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当今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D.当今中国依然面临国际舆论挑战,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舆论传播上有主导权,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还未形成强影响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不仅关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平问题等内容。
B.把让人成为自由的人作为最终目标的人类社会现代化不仅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
C.最广泛的群众力量的动员必定需要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上。
D.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中国形象的“他塑”“自塑”两种途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B毛泽东曾提出:“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C.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D.习近平说:“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4)2022年5月19日举行的中巴建交25周年招待会上,中国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代表中国驻巴大使馆向巴外交部部长赠送了精美的洛阳牡丹瓷。瓷盘中鲜艳的中国名花牡丹和巴哈马名花黄钟花,交相辉映。请结合材料对这一事件加以分析。
(5)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组卷:34引用:10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农民进城
阿成 古时候称岳父为“老泰山”。这里的老泰山是我的岳父,也是志强的舅舅。志强是老泰山带到城市的农村亲戚当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现在他已经是B市的一家民营医药公司的董事长。
志强是老泰山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孩子。对老泰山来说,姐姐的孩子无疑是最亲的了。志强的父亲在乡供销社上班,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志强又是家里的老小,东北农村称“老疙瘩”。父母和两个哥哥大事小事都让着他。志强在家里就相当于现在的“富二代”。
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志强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他本质上是一个自信的人,认为自己是这个家中唯一的一个能有点儿出息的男子汉,应当出去闯一闯,干一番事业。
志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然,无论你多么年轻,有什么样的美丽梦想和追求,没有时代强力配合,一切都是零。时代的了不起就在于它不仅出英雄,也出机会。
志强是最后一批蹽到大庆应聘的青年农民。他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工人,从而完成了他人生征途上的第一次飞跃。在大庆油田,志强的工作是看守“磕头机”(泵站)。这个工作总的来说挺轻松的,但夏天蚊子咬,冬天滴水成冰,西北风像飞过来的一把又一把锋利的刀子,把脸割得生疼……
当浩荡的东风把无边的沼泽地吹干的时候,他决定去省城找大舅(我的老泰山),“探讨”一下关于人生之路的多种可能。
到了省城,志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老泰山喝酒。志强选了一家专营当地土菜的小饭馆,小饭馆里菜品不多,但全是纯粹的农村菜。志强点了四个菜和廉价的“散接子”(土烧酒)。此时的老泰山已经从省里的杏林医药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退了下来。老泰山很欣赏志强请吃的这家小饭馆,感觉亲切,让他回忆起当年他刚进城时的情景,况且“散接子”又是他当年的最爱,包括这四个菜:渍菜粉儿、尖椒干豆腐、鲶鱼炖茄子和酸菜白肉血肠。哎呀,真的是久违啦。
爷儿俩喝得挺开心。志强一边喝一边夸夸其谈,把舅舅当成听众了,畅谈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那一刻他完全进入角色了,他都被自己的演讲感动了。整个气氛显得有些夸张(像舞台剧似的)。老板娘像猫似的伏在柜台上饶有兴趣地听着。
志强说(眼睛里还含着泪花花),大舅,您外甥,就是您姐姐的小儿子,我,在大荒原上的小泵房里的孤灯之下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城里干一番事业。我妈,你姐姐说,老疙瘩,难得你有这份志气,我看你呀就去城里找你大舅吧,让他帮忙给你指指道儿,干成功了,也给咱们老贾家增光添彩。
老泰山叭地一撂筷子,说,臭小子,口才不错,行,是个干事的料。我支持你。然后,老泰山抿了一口酒,问,老疙瘩,知道我为啥要支持你吗?
志强说,大舅,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乡里人”。何况我还是你的亲外甥呢,你不帮我谁帮我呀?是不是,大舅?
老泰山说,你只说对了三分之一。我要说一个啥意思呢?别看你爸在供销社工作,除了你偷吃供销社的小食品,对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指导。你没做过买卖,不懂得生意经。懂吗?志强说,不是……太懂。
老泰山说,演员靠什么?靠嗓子,靠表演。工人靠什么?靠技术。吹糖人儿的靠什么?靠手艺。那么,生意人靠什么呢?除了靠头脑,重要的是靠口才。拙嘴笨腮的人干不了买卖,做不好生意。做了也得赔。别说你是我的外甥,你就是我的亲侄子、亲兄弟、平辈儿,不具备我说的这些本事和才能我也帮不了你。你可能要问,为啥呀?不为啥,因为那不是帮你,是坑你。懂吗?志强腾地站起来说,大舅,我爹死得早,今后您就是我亲爹了。
老泰山想了想问,那,你想干什么呢?
志强说,我想开一家药店。
大舅说,傻小子,开药店可不像你上下嘴唇这么一碰那么简单。首先你得有资质,比如说你是药剂师,你是医生……这些你都不具备,怎么开药店?
志强说,我学。
老泰山说,有两条路,现在你就放弃一切,踏踏实实地开始学,准备考资质。三年五年的时间吧。不过,我猜想你也没有那么大的耐心。还有一条,就是由我来担任你这个药店的董事长。别紧张,是挂名儿的。
志强说,紧张啥呀紧张,大舅,那是求之不得呀。
老泰山说,当舅舅的,先替你担一些风险。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开药店的启动资金。
志强的脸唰一下子变了颜色,一半儿黄,一半儿紫,他快速地眨着眼睛说,可是我……老泰山说,是不是褂兜比你的脸还干净?行啦,一切我来张罗,到时候你就当你的经理就是了。有一条,我可不是白投入,一年以后,我所有的投入你要还我。三分利,可以吧?志强说,大舅,啥也不说了,全都是感谢。
老泰山说,还有,你不能给我丢脸,更不能给你妈丢脸,听见没?志强说,大舅,咱们老贾家世世代代啥时候出过爵种?老泰山问,你想在哪儿开药店?哈尔滨还是大庆?志强说,大庆,我觉得B市人民更需要我。我有一个目标……
老泰山心想,这是一句假话,什么B市人民更需要你,扯淡。估计这小子事先都考察好了。便问,啥目标?
志强说,我想做一个像您一样的成功人物。
谁都不知道一个人会被对方的哪句话击中。但志强的这句话把老泰山感动着了。尽管老泰山心里明白,这小兔崽子何止要像自己一样,就凭他眼睛里那股凶光,肯定还有更野的目标,保不齐还会变成“扔下棍子打花子”的主呢。但是,话都说到这儿了,一切随缘吧。这些年,老姐姐在农村也不容易。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解释了“老泰山”的含义,说明志强、“我”和老泰山之间的关系,意在突出老泰山将志强一手带出来是出于亲人情结。
B.志强虽然是家里的“老疙瘩”,但是他非常自信,是一个敢想、敢闯、口才扎实的人,这也是他日后能有一番成就的原因之一。
C.志强请老泰山喝酒,选择了一家专营当地土菜的小饭馆,说明志强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他在请客之前就做足了功课,摸透了老泰山的心理。
D.老泰山在从志强的成长环境、职业需要的能力、创业的条件等方面指导志强时,提出了一年后以三分利收回投入的要求,可见老泰山的狡猾。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志强在父亲在世与去世后的心态变化,暗示了志强一家生活水平的下降,同时也展现了他精神层面的成长。
B.文章在叙述场景时语言雅致、精雕细琢,而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又非常通俗,闪烁着民间文化的智慧,形成了文雅与世俗相结合的美感。
C.志强说想做像老泰山一样的人物,这句话感动了老泰山,但老泰山心里明白,志强有更大的目标,将来一定是忘恩负义的主。
D.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他们命运的变化,透视了中国的沧桑巨变,体现了城与乡、时代与人等几组辩证关系。
(3)农民进城的推动力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4)如果《文学评论》杂志社邀请你对《农民进城》进行点评,请从“老泰山”或者“志强”这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围绕“情怀•智慧”这样的主题写下你的点评思路。组卷:10引用:4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是一句为人熟知的民间俗语。健走由于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限制,又因其简便易行、适合各类人群,颇受大众青睐。但是,如果健走的方式不够科学,很可能会① ,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我们不建议不分场合、时间和人群的健走。
健走前,要选择舒适的软底运动鞋或专业健走鞋、穿着易干或吸汗的衣物、携带必备药物和饮用水等。场地应选在树荫下或平路上,还要提前做好热身。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② 。健走结束后大约20分钟要及时放松,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缓解肌肉酸痛。
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000步、具体分配要③ ,其中3000步需要略微快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健走时需控制心率,一般中老年人的适宜心率大致为每分钟100次,40岁上下的中青年大致为每分钟120至130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小明出了大门,小强忙催促道:“我们快走吧,要迟到了!”
B.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C.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
D.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
(3)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4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歧地处四川山谷之中,与周边隔绝。由于水质不好,岐人没有不得颈瘤病的。偶尔有外地人来,岐人们总会边围观边取笑说:“外乡人的脖子好奇怪!那么细瘦,一点都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的脖子隆起来是得了病,不去寻药来治,还反说我脖子细!”取笑他的人说:“有病的是你吧?我们乡里的人都这样啊,干嘛要去治!”最终岐人也不知道自己是有病的是难看的。
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时读到的一则故事。其实,类似“南岐病瘿”的现象并不鲜见,如历史上齐威王曾有“王之蔽甚矣”的教训,小说里有蒲松龄大罗刹国以丑为美的制度和风气,即便在资讯发达的现实中,依然不断重复着“信息茧房”的自我封闭(见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
“南岐病瘿”古今皆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在信息时代里怎样避免这样的现象继续出现?……
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请你也参与其中,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