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9/3 1:0:8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诗歌阅读(7分)

  • 1.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小题。
    灯塔守者
    王亚平
    白鸥在夜幕里睡熟了,
    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
    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
    天空矗立着孤独的灯塔。
    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
    四围喧腾着愤怒的涛声。
    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
    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
    1935年1月5日(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鸥“睡熟了”,暗示着“灯塔守者”在醒着;“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而“灯塔守者”却必须为可能出现的船只时刻戒备着。
    B.“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表明是一个漆黑的夜,或许将有风暴来临,因而不会有船只来往,“灯塔守者”不必过度警醒。
    C.“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四围喧腾着愤怒的涛声”,大海的风啸涛语,似乎正在告诉着“灯塔守者”什么消息。
    D.“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诗句流露着“我”追求光明、献身“光明”的觉悟与自豪。
    (2)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具有怎样的作用?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的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方;子女限于配偶所出生的孩子。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并不因儿女长成而结束。如果家庭不变质,限于亲子所构成的社群,在它形成伊始,以及儿女长成之后,有一段期间只是夫妇的结合。夫妇之间固然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凡是需要较多人合作的事务就得由其他社群来经营了。
          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
          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材料三: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学生“孝”的答复因人而异,从中可以看出:面对熟悉的人,努力做到心安,这是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B.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社群,有着严格的团体界限;而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庭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它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
    C.西洋家庭中夫妇是主轴,以两性之间的感情来凝合关系;而中国乡土社会中夫妇是配轴,是临时性的,讲纪律,排斥私情。
    D.血缘社会是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现代社会已不能完全依血缘继替,也难以完全抛弃血缘继替。
    (2)三则材料中分别阐释了中国乡土社会中怎样的亲子关系?请简要概括。

    组卷:4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些晚班的司机
    柏滨丰
          深夜打车,来了个女司机。
          告诉她去哪儿,她有点不置可否,开了一会儿,终于一脸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太熟悉鼓楼区,等我打个电话问问我老公。”“不用打了,我知道的。”可能是新手吧,我忙细细指点。她总算找着了方向,轻松了很多,可能又觉得我人不错,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这车是家里买的,跟出租车公司签了协议,每月交份子钱,白班和晚班都自主决定怎么开。原本是她老公在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平日不敢多喝水,又经常憋尿的职业习惯,老公年初查出患有尿毒症。以前家里经济状况还凑合,现在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跑医院做透析,每个月要花费四五千元;跟出租车公司签订的合同尚未到期,每月都得交份子钱;才在老家盖了房,欠下十几万元的债。
          两口子都是河南周口人,家里还有两个男孩:大儿子在老家上初中,二儿子跟着他们在南京尧化门附近上小学。
          老公一开始接受不了现实,一度想自杀。她也一时无法释怀,整天以泪洗面。好在过了一段时间,老公总算想通了:两个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坚持做透析也能活上二三十年,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又有医保报销一部分医药费,还不至于走到绝境。
          她有驾照,开始接替老公开车,白班晚班连轴转。为了省钱,老公改在家自助做透析,四个小时一次。他心疼她太辛苦,非要在白天做透析间隙换开两个小时。
          她才开了几个月,对一些路段不熟悉,每次搞不清方向,就打电话求助老公。其实一开始,她也是想通过这个办法,防止她老公一个人闷在家里想不开。在家时,她要照顾老公情绪,自个儿常常强颜欢笑。在外面,一个人开车时,又常常忍不住抹眼泪。“再开几年,把欠的债还了,然后存点钱,回老家做个小买卖,供两个儿子上学。”她抿抿嘴。
          我默默地倾听着她的哭诉,算是一种无声的安慰,也不由得佩服她,在水深火热中学会了举重若轻,鼓起勇气撑住一个家。
          我又想起一个开滴滴网约车的男司机。他留着时下最流行的、两边剃短的大背头,脸上挂着笑,全程都是和气爽朗的模样。
          我说:“不好意思,去的地方比较远,您回来可能带不上人了。”他连声说:“没事没事,人不得全、瓜不得圆,总有落空的时候。”
          我发现车内挺干净,便打趣道:“您这车没少打扫吧?跟新买的一样。”他嘿黑憨笑,说:“每天回家都会清理,我这人没啥优点,就是勤快。整干净了,开着心里舒坦,乘客坐着心情也愉快。”
          我笑说:“你这车空间还挺大,家用很合适。”他说:“是啊,平时出来跑跑滴滴赚点外快,周末就带全家出去玩。我家双胞胎,男孩,车小了不好装啊。”
          我脱口而出:“哎呀,那你负担重了!”他又嘿嘿憨笑,说:“我家那两个小子,生下来都6斤重,能吃能睡,健健康康。有的人家双胞胎生下来又住保温箱又用药,前前后后花费十几万元,我们家一分钱没多花……这是上天给我的福气啊。”
          一路上听他分享自家的高兴事,感觉夜色浓重的天空都渐渐明朗起来。春风沉醉,丛丛流下墙头的蔷薇花,在路灯照耀下梦幻迷离。
          老话说得好,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生活可不就像开车,总有七拐八弯、磕磕碰碰,前路如何走下去,全看司机怎么想、怎么看。
          2021年除夕夜,我赶过一趟16路公交车。上车后,我一屁股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上,凉意从尾椎骨传到心。
          车行至大报恩寺附近,后排一个阿姨受不了了,把口罩拉下个讲话的口子,说:“师傅,这么冷不开空调啊?!”
    “开咧,开咧,这不是在慢慢往上升嘛!”等红灯的间隙,司机端起一大杯茶,不紧不慢抿几口,“这又不是锅炉!”
          全车人都笑了。
          喝完水,他把茶杯放回驾驶台上,拎起脚下的保温瓶续上水。那是一个看上去用了挺久的玻璃茶杯,杯身满是深褐色茶渍。车子继续行进时,玻璃茶杯上并没有杯盖盖着。上坡下坡,左拐右弯,公交车几乎一路匀速行进着,就连刹车都十分平稳。驾驶台上的那只玻璃茶杯,肉眼看不出有位移,也没有一滴茶水洒出。
          我十分好奇地跟他搭起了话。他说他很喜欢喝茶,原先的茶杯碰碎了,正巧看见这个敞口玻璃茶杯,就随手拿来用。起初,行车至颠簸路段时,杯子会滑动,需要用手抓扶,后来自己跟自己较劲,看看能不能做到滴水不洒。为技术,也为面子。“开车时喝茶的杯子倒了,一车人看着多丢脸。”
          他做到了。他给了乘客一趟舒适的旅途,也给了自己一个“满杯不洒”的业界传奇。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司机经常给她老公打电话询问开车的位置方向,只是担忧自己的老公郁闷想不开,以此来缓解他的情绪。
    B.网约车男司机不愿面对现实,一味讲述孩子出生时花费少,从来没有提及抚养两个孩子的负担有多重。
    C.女司机尽管对生活也有无奈,在外开车时“常常忍不住抹眼泪”,但她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
    D.公交车司机在驾车行驶过程中不让玻璃杯里的水洒出来,一方面是为了锻炼技术,其实最主要还是为了面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经历,语言质朴自然,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B.小说从语言、心理、外貌等方面对网约车男司机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小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生活可不就像开车,总有七拐八弯、磕磕碰碰”,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生活不易。
    D.小说善于运用生活化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等红灯的间隙,司机端起一大杯茶,不紧不慢抿几口”。
    (3)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我”坐车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组卷:5引用:5难度:0.4

​四、语言文字运用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站在古镇谯楼,我不禁抚今追昔。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至今让人____.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周而复始。多年的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家训家风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娓娓道来: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撰写《家训》十七款;当代古镇人则____,把古代家训家风沐浴于时代新风中,赋予其新的内容。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  ),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在令人____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们____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前行的路上行稳致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津津乐道 革故鼎新 目不暇接 筚路蓝缕
    B.乐此不疲 继往开来 目不暇接 栉风沐雨
    C.津津乐道 继往开来 眼花缭乱 筚路蓝缕
    D.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 眼花缭乱 栉风淋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孕育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它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B.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
    C.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
    D.一批贤者延续文明火种,发展文化基因,在当代所孕育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了当地人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的表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
    B.祖先创造了作为永恒的精神能源的辉煌文明
    C.文明的辉煌由祖先创造,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
    D.永恒的精神能源,是由祖先创造的一种辉煌文明

    组卷:16引用:16难度:0.8

​五、作文(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的姿态,可以是橘子洲头“独立”的豪迈,可以是峨日朵雪峰之侧的顽强坚韧,也可以是红烛般向下扎根、默默耕耘。
          请以“青春的姿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通过写人或者叙事来塑造具体的青春形象,并能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
          注意: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69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