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 平均速度的测量》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8/7 8:0:9
一、选择题
-
1.在平直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已知相邻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组卷:148引用:8难度:0.5
二、填空题
-
2.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组卷:90引用:4难度:0.7 -
3.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匀速运动,数字时钟显示格式“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组卷:93引用:6难度:0.8
三、实验探究题
-
9.如图1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AB=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AC=m/s。v
(2)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如图2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4)实验中,老师要求测量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目的是为了 。
A.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探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组卷:16引用:1难度:0.5 -
10.小明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首先,他用刻度尺测得AC之间的距离为80cm;然后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为了得到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①利用已测数据计算,过程如下:v==st=50cm/s。40cm2.6s-1.8s
②将小车从 (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组卷:7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