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这要求我们(  )

    组卷:11引用:4难度:0.6
  • 2.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产生矛盾困惑
    ②身体外形的变化
    ③内部器官的完善
    ④性器官的成熟

    组卷:204引用:10难度:0.7
  • 3.《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句话启示我们,直面和解决矛盾心理需要(  )

    组卷:16引用:12难度:0.7
  • 4.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说过,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不拘一格的时代了。“独立思考、不拘一格”要求我们(  )

    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5.“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培养批判精神,学会批判性思维,这是因为(  )
    ①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②批判性思维就是表达不同观点,敢于说“不”,向权威挑战
    ③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④批判要具有一定建设性,能有效解决问题

    组卷:23引用:1难度:0.7
  • 6.对如图漫画《保持距离》中的校规内容,你的正确态度是(  )

    组卷:10引用:4难度:0.6
  • 7.女生小佳经常和男生一起打球,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让她感觉非常解压,可是妈妈警告她说女生要淑女一点,以后不准再和男生去打球了。小佳很郁闷,她应该(  )

    组卷:23引用:4难度:0.8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帮助同学们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开设了心语信箱,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投入信箱。这一天,又收到了几个同学的来信:
    同学甲:进入初中后,别人长高,我却长“圈”了,脸上还冒出不少青春痘,烦死了!
    同学乙:同学们笑我做了一件很二的事,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一个知识点和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不一样,我立马高喊:“老师你错了”,只见老师脸立刻红了,我做错了吗?应该如何是好?
    同学丙:最近总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班上的男生小华,他课堂上专注学习的身影,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姿……这些都令我动心,我这是怎么了,这就是爱情的滋味吗?
    (1)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导他们。
    材料二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青少年心理健康关键在于情绪管理。为此,学校在七年级开展了一次情绪调查活动。下面是部分统计数据:
    初中生情结状况调查:
    情绪状态 抑郁 焦虑 压力 因情绪与他人发生冲灾 觉得无法控制自己情绪
    轻微 27.8% 31.5% 9.2% 15.5% 22.4
    严重 9.1% 19.2% 36.2%
    (2)你从上表的数据中读出的信息有哪些?
    (3)针对数据反映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

    组卷:14引用:1难度:0.6
  •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政播报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特色环节,七年级某班新闻小组以“三月热点回顾”为主题,展示了三则报道,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热议。
    报道一:年度盛会,2023年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揭晓。他们是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
    报道二:人物事迹
     情系祖国,心怀桑梓 事迹 颁奖词
    陈清泉,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和智慧能源学专家。中国香港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在香港任教的他预判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以此为研究方向,希望帮助祖国抓住机遇。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幼时经历动荡的他,渴望为祖国贡献力量,“是光荣的”! 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中国制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了四十多年,如今,你和祖国正在超车。
    报道三:聚焦两会,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我分析】
    (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1年,请从榜样的角度,分析举办这一活动的意义。
    【我传递】
    (2)从陈清泉的事迹中,你体味到哪些美好的情感?打算如何分享美好传递正能量?
    【我践行】
    (3)立足当下,青少年如何助力祖国科技自立自强,报道二、报道三给我们什么启示?

    组卷:28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