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广西来宾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3 21:30:2

一、积累•传和平之音。

  • 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寻和平文化之根源ㅤㅤ材料一:
    ㅤㅤ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和平文化zī(  )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儒家的秩序和平论,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墨子反对战争,倡导建立太平社会,认为只有兼爱就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就能保证兼爱,就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中国古代的兵家大多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孙武认为,战争不是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战术,古代圣贤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着中国的和平文化,和平文化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  )。
    (1)给文段中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zī
     

    ②骨
     

    ㅤㅤ材料二:
    ㅤㅤ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为了这太平盛世,多少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用生命(  )民族尊严,(  )万里山河。北宋儒学家张载《横渠语录》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继承和弘扬先贤创立的中国独特的学问以及保家卫国的精神,为开创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和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世界风云变幻,唯愿天下太平,山河永秀,人间皆安。
    (2)下面词语依序填在文段(二)中的括号里,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 守卫 爱护
    B.保卫 捍卫 保护
    C.捍卫 保卫 维护
    D.维护 保卫 守卫
    (3)材料(一)(二)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4)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其中的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材料(二)的横线上。
    ①四海和谐添锦绣
    ②亲情民情挂心间
    ③建功立业英雄无悔
    ④家事国事系于心
    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⑥八方各地皆欢喜
    上联:
     

    下联:
     

    诵古诗听时代和平之声ㅤㅤ材料三:
    ㅤㅤ和平安定的生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时代动荡不安,人们怎能安定幸福?没有人愿意“为了养活别人天黑了还在泥中劳作”①“_______,_______?”(《式微》);也没有人愿意“居无定所,独宿寒冷的地方”②“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但文人自有傲骨,“即使环境不好他们仍矢志不渝,坚守高洁人格”,如③“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更有推己及人、济世为民的大爱思想④“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世安稳,才能感受“竹林掩映下小路弯曲宁静,寺院周围树林茂盛的静谧祥和”⑤“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才能赏春花秋月,品生活甘甜。
    (5)根据内容理解,在材料(三)的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6)下面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概括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和平安稳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期盼。
    B.我们应继承先贤创立的中国独特的学问,大力弘扬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C.古代圣贤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着中国的和平文化。
    D.只有兼爱就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就能保证兼爱,就能实现“天下太平”。

    组卷:18引用:1难度:0.5
  • 2.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举行“读红色经典传革命精神”主题活动,八年级(1)班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
          伤口很深,颅骨被打穿,头部右侧麻痹。右眼出血,眼睛肿胀。……
          他一直说胡话,折腾得很厉害,身边必须经常有人护理。我在他身上花了很多时间。他这样年轻,我很可怜他。只要力所能及,我一定要把他从死神手里夺过来。昨天下班后,我在病房里又呆了几个小时。他的伤势最重。我注意听他在昏迷中说些什么。有时候他说胡话就像讲故事一样。我从中知道了他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阿纳托利•斯捷潘诺维奇说他救不活了。这老头生气地咕哝说:“我真不懂,他差不多还是一个孩子,部队怎么能收他呢?真是岂有此理。”
          冬天过去了,春天推开了紧闭着的窗户。失血过多的他,经受住最后一次手术,意识到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十多个月,周围的病员在受煎熬,垂死者在呻吟、在决别,这种气氛,比自身的痛苦更让人受不了。
    (1)材料中的他是
     
    (人物),根据选文内容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的人物性格?
    (2)爱读书,共分享。读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二、精读•品和谐平安之美。

  • 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共婵娟      ①“2021年,在岗位上度过的第三个中秋。天气晴朗。”浩然在日记本上写着:“又到中秋月圆时,我在异乡的夜守护万家灯火,心中泛起阵阵思念。明年,我一定要回家。期待和妈妈团圆。”他停住了笔,思绪飘回几天前。
          ②那天,浩然正在整理床铺,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浩儿,今年中秋坐哪天的车回来?能赶上吃晚饭吗?”妈妈张口就问,语气中满是愉快和期待。浩然不说话,妈妈继续讲:“我在菜场,准备买几只大螃蟹,等你回来做你最爱的蟹脚面。”“妈,”浩然迟疑了好几秒,“今年中秋我回不来了。部队突然有任务,我实在走不开。”“怎么那么突然?”妈妈的声音低了下来,良久,又说道:”那你忙吧,国家的事情重要。好好照顾自己,中秋买点好吃的。明年中秋要回来哦!”
          ③这时哨声响起,浩然深吸了一口气,“妈,我先挂了,晚上下岗再给你打电话。”来不及听妈妈的回答,他急忙挂掉电话。他害怕妈妈继续追问,因为他本来是可以回家的。
          ④浩然已经三年没回家过中秋了,第一年是因为有临时任务,第二年是替战友值岗,第三年是因为疫情。今年姐姐出嫁,家中只有妈妈一人,他答应了妈妈一定回家过中秋,还早早申请到了假期。结果回家前一天听到战友和家里打电话,战友的妈妈忽然失明,无人照顾,自己又要值岗,战友焦急万分。看着战友眼里的泪花,浩然把手中给妈妈准备的月饼递给他,说:“你回去吧,我替你。”
          ⑤浩然记得那年战友的妈妈来探亲,特地给浩然带了一双亲手纳的鞋,叮嘱浩然好好吃饭,不能挨饿,那关切的眼神,和妈妈看自己时是一样的。
          ⑥只是,今年依旧要对妈妈失约了。他本以为妈妈会生气,但是妈妈依旧是平和的语气,依旧是满满的理解与关爱,依旧是对下一年中秋团圆的期待……浩然埋下了头,窗外的月亮更圆了。
          ⑦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遇到了一起,家与国撞了一个满怀。前来景点游玩的旅客倍增。浩然和战友们的任务是维持景区的秩序,保障游客的安全。
          ⑧阳光普照大地,万物欣欣向荣,游客们络绎不绝。浩然看着,心里很甜,他觉得自己在发光发热,祖国的太平盛世里,有自己一份小小的贡献。
          ⑨忽然,前面有位老妇人脚下一滑,跌倒在台阶上。浩然赶紧冲过去扶住她,搀到一旁坐下:“您怎么一个人来登山,多危险。”老妇人摆摆手:“不危险,往年中秋我都和儿子一起来爬山,自从他当了兵,就不能陪我过中秋了。这是北京最高的山,我过来看看,说不定能见到他执勤的样子。”老妇人看看远方,又看看浩然:“他和你差不多大,差不多高。”说着,拿出一块月饼递给浩然。听到这里,浩然红了双眼,他接过月饼,咬了满满一口。
          ⑩回到营区,已是深夜。他拿出手机,拨出那一串熟悉的号码,只响了一声,电话便接通了。“儿子,你辛苦了。”妈妈的声音温柔得像是月亮的银辉,“今天赶集,好多人呢,还有士兵在执勤。看到他们,妈妈就想到你。”浩然说不出话,只觉得鼻子酸酸的,他已经不敢向妈妈承诺,明年中秋一定回家。
    ⑪挂了电话,他收到了战友发来的短信:“家母得以及时医治,双眼有望恢复。我明日即归,来年定替浩然兄守好后方,换浩然兄与母相聚。”
    ⑫“又到中秋月圆时,我在异乡的夜守护万家灯火,心中泛起阵阵思念。”浩然在日记本上继续写着,“但我在守护祖国人民,亦有人替我守护家人。深夜圆月,虽未归家,千里共婵娟,天涯咫尺,亦是家国团圆。”
    (选自2022年4月19日《小作家》,有删改)(1)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写了三对母子感人的故事,浩然与妈妈,战友与生病的妈妈,登山老人与守边儿子的故事。
    B.浩然已经三年没回家过中秋了,第一年是因为替战友值岗,第二年是有临时任务,今年是因为疫情和替战友值岗。
    C.浩然为不能回家陪母亲过中秋而愧疚,但更为能守护祖国人民,为祖国的太平盛世做贡献而自豪。
    D.文中的三位母亲都关爱儿子,深明大义,支持儿子工作,文章既歌颂保家卫国的战士也赞扬了默默支持他们工作的母亲。
    (2)按要求赏析。
    ①听到这里,浩然红了双眼,他接过月饼,咬了满满一口。(赏析描写手法)
    ②“儿子,你辛苦了。”妈妈的声音温柔得像是月亮的银辉,“今天赶集,好多人呢,还有士兵在执勤。”(赏析修辞手法)
    (3)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目“共婵娟”的意思。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组卷:15引用:2难度:0.5

三、写作•写宁静祥和之事。

  • 8.作文。
          人生漫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安静学习,是因为有人在边疆为我们守卫安宁;疫情期间,我们隔离在家有烟火温暖岁月,是防疫人员日夜的坚守;我们能一日三餐温饱无忧,是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那些为爱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就像一道光温暖你的岁月。
    请以“落在生命里的光”为题,缘人记事、因事生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并抄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不得抄袭、套作;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组卷:10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