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下列化学应用中,不包含化学能向其他能量形式转化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2.下列方法中,没有利用盐类水解原理的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3.下列过程中,水的电离被抑制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4.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组卷:117引用:17难度:0.6 -
5.硬水煮沸后水垢的产生以及用食醋去除水垢的过程中涉及多个转化及平衡,对整个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6.下列对于四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组卷:8引用:1难度:0.7
二、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
18.某实验小组同学依据资料深入探究Fe3+在水溶液中的一些变化。
资料:
i.Fe3+ 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Fe(H2O)6]3+;[Fe(H2O)6]3+ 发生如下水解:[Fe(H2O)6]3+(近无色)+nH2O⇌[Fe(H2O)6-n(OH)n](3-n)+(棕黄色)+nH3O+(n=1~6);
ii.[FeCl4(H2O)2]-为黄色。
【实验Ⅰ】见图1
(1)实验Ⅰ中,试管②溶液变无色的原因是
(2)实验Ⅰ中,试管③溶液呈棕黄色与[FeCl4(H2O)2]-有关,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Ⅱ】分别用试管①、③中的试剂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
(3)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图2中开始加热后,溶液透光率减小的原因
(4)对比图2、图3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
(5)分析上述现象可推知:FeCl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Cl4(H2O)2]-+4H2O⇌[Fe(H2O)6]3++4Cl-,做出判断的理由是
(6)实验小组同学另外设计了一个实验证实了FeCl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Cl4(H2O)2]-+4H2O⇌[Fe(H2O)6]3++4Cl-。实验方案:组卷:19引用:1难度:0.3 -
19.(1)某实验小组利用石墨作电极完成图1和图2的实验:
按照图1进行实验,发现: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
①a、d处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b处产生的现象:
③小组同学猜测c处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为了证实猜想,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将铁丝移除后,在c处滴加
④石墨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⑤结合图1实验中的结果,写出图2实验中铜珠x、y侧的电极反应式:
⑥结合上述分析过程,推测m处的实验现象是开始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
(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是阴阳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的迁移速率对总电流贡献的差异。将pH试纸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充分润湿,进行如下实验。a、b、c、d均为石墨电极,电极间距4.0cm。电解电流0.20mA。时间 试纸Ⅰ 试纸Ⅱ 1min a极附近试纸变红,b极附近试纸变蓝。 c极附近试纸变红,d极附近试纸变蓝。 10min 红色区和蓝色区不断向中间扩展,相遇时红色区约2.7cm,蓝色区约1.3cm。 两极颜色范围扩大不明显,试纸大部分仍为黄色。
②对比试纸Ⅰ、Ⅱ的实验现象,指出导致试纸Ⅰ、Ⅱ现象不同的因素是
③相同浓度时,H+的导电能力
④预测10min后试纸Ⅰ的现象:组卷:32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