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7/1 8:0:9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成就时,明确了“党领导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党和宪法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②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不受宪法约束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也要带头守法
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有关“人”的问题几乎“全覆盖”。这表明( )
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②我国的人权保障工作已经全部到位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
组卷:4引用:3难度:0.9 -
4.2021年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为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定规矩、划界限,保障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这说明( )
①政府要带头守法,做到公正司法
②规范权力运行,可以造福于民
③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划界限定规矩,旨在限制权力组卷:39引用:11难度:0.8 -
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需要( )
①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②全国人大定期修改和完善宪法
③依法追究、纠正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
④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组卷:0引用:1难度:0.6 -
6.今年是“八二宪法”通过并颁布四十周年,每位公民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弘扬宪法精神的职责。为此,青少年应该( )
①加强宪法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
②增强宪法意识,践行宪法精神
③学习宪法,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④维护宪法权威,举行宪法宣誓组卷:2引用:1难度:0.6 -
7.2021年11月15日是北京市区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习近平在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了区人大代表的选举投票。这表明,在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 )
组卷:9引用:4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21.【坚持宪法至上,增强制度自信】
材料一:我国宪法对保护儿童、培养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及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内容均作出了明确规定。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不仅是对宪法精神的进一步落实,更是对社会热点的积极回应。
(1)结合材料,从宪法的地位角度,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与宪法的关系?
材料二: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法治成果,也是全面总结地方立法与实践经验的法治载体。从2015年底,法工委就着手研究家庭教育立法问题,并与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展开调研。2021年8月,《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2)运用《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组卷:3引用:1难度:0.1 -
22.【赓继百年辉煌,吾辈更当自强】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书写“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二:以下是某社交平台发布的公告:
近日,国际局势引发网友热议。站方根据用户举报并在排查中发现,有个别网友在外方使馆机构微博下发布攻击谩骂、宣扬仇恨等不良言论,站方坚决反对,并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处理,对违规账号进行了处置。在国际化的今天,每个人的言行都一定程度代表着国家形象,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良好社交环境。在此,站方呼吁广大网友,在参与热点讨论时,要以友善、客观的态度理性发言,用实际行动展示文明自信的格局风范。
(2)有人认为“公民有言论自由,可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结合材料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组卷:1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