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0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传播了新时代人民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社会风尚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优秀的文艺批评可以体现精神共同价值和担负社会共同责任。
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关系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应更加具体和明朗。两者关系形同文艺繁荣的两翼,需要共同发展共同建构。从形态上讲,批评家和文艺创作是不可割裂的,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共同体。艺术作品由艺术家个体完成,在创作时其状态是个人的,是封闭的,但是其作品完成后,艺术创作的状态却并没有结束,作品一旦进入社会公共空间,其状态就由封闭走向开放,其形态就由个人面向社会,作品的社会价值的完成最后由批评家和读者共同完成。批评家是文艺作品最特殊的读者,他们站在文化价值和人类价值的角度,对文艺作品负责,不仅仅诠释解读文艺作品的形式结构和审美特征,而且包含文艺作品创造价值的评价、肯定或质疑、批评。优秀的文艺批评是文艺作品精神价值的延伸和拓展,也是艺术价值和普世价值实现的催化酵母和精神载体。
新时代的批评家应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首先,批评家针砭时弊,追求真理敢于说真话,具有构建健康向上的文艺形态的社会责任。保持人格精神独立是客观批评存在的前提,缺乏正义立场和担当精神的批评,回避邪恶势力和错误的学术定论,最终导致批评失效失语。因此,文艺批评的独立精神,需要批评家上升到社会公平公正秩序和人类共同发展的高度,剥离文艺作品作者的社会身份和权利话语展开批评,直面问题其观点才能客观有效,真正担负起去伪存真的学术责任和社会共同价值。其次,批评家和艺术家是平行的互相作用的关系,文艺批评的专门化和独立性是文艺批评独立精神得以彰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努力建构批评家的话语身份和经济独立的空间,进一步确认和维护批评家劳动成果的经济价值。目前大多数批评家并非是独立的职业批评家,经济的不独立影响了批评的精神导向,没有独立的话语和精神空间,潜意识里只依附于艺术家的思维惯性,义务评论甚至人情评论在所难免,文艺评论独立精神和价值缺失。
文艺批评崇尚自由言论并努力追求真理精神,但其观点并非一定就是真理。它具有主观性,往往具有个人的倾向。这和批评家的知识结构、文化视野、专业兴趣、性格性情有着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绝对公正的批评,只有接近客观的批评。因此,批评的自由度显得尤为重要,多元的批评,多角度的批评是实现客观公正评论的重要土壤。随着各种网络自媒体的迅速兴起,大众批评的空间显得更加自由和开放,人人都可以参与评议评论,网友在各种媒体留言区,对社会事件和文化热点发表自由评论,但其负面问题也随之而来,无底线无监督的批评,滋生了不少错误舆论和价值导向的泛滥。在此情况下,批评家真实客观的评论显得尤为必要,对大众质疑的文艺现象和焦点热点进行及时评论,有利于引导正确的积极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营造健康正义的文化氛围。
(摘编自黄剑武《文艺批评的独立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文艺批评能够担负社会共同责任,体现精神共同价值。
B.首先由艺术家创作出文艺作品,然后由批评家和读者共同完成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
C.批评家拥有自己的话语身份和经济独立的空间,文艺批评为其带来丰厚的经济价值。
D.批评家的知识结构、文化视野、专业兴趣、性格性情等因素决定其评价是否符合真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论证文艺批评要有独立精神,批评家的评论要客观真实。
B.第二段分析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突出优秀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作用。
C.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强调批评家应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
D.文章敢于直面文艺批评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论证严谨,并且有很强的现实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繁荣既需要艺术家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时也需要评论家独立客观的批评。
B.批评家应尽量回避义务评论甚至人情评论,维护文艺评论的独立精神和价值。
C.批评家都追求真理,然而评论往往具有个人的倾向,观点并非一定就是真理。
D.如果没有自由的、多元的、多角度的文艺批评,就不可能有客观公正的评论。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中轴线是指位于北京老城中心,从北端的钟鼓楼,经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天桥地区、天坛、先农坛,到南端的永定门,长达7.8公里,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并始终决定整个北京老城城市格局的庞大建筑群体。在这一巨大建筑群中,汇集了13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国家纪念性建筑、礼仪建筑和标志性建筑,展现了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形态特征。
(摘编自《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和当代价值》)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作为北京老城严谨对称空间格局的核心,蕴含着元、明、清及现代中国首都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独特匠心。
北京中轴线具有单一方向性,以宫城为基点,居北面南,以整体空间格局充分展现中国从古至今城市规划建设对于礼仪与秩序的尊崇。其严谨的规划布局完整地展现了《周礼•考工记》所描绘的中国古代理想王城范式,“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宫苑居中、居前(居南),民廛居后(居北),太庙与社稷坛两组礼仪祭祀建筑分布于轴线两侧。
北京中轴线以“中”对称的布局与设计方法体现“择中而居”的理念,将帝王“不重不威”的政治主张、儒家所主张的“居中不偏”的伦理思想与“美善交汇”的传统审美取向相融合,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和美学价值。北京中轴线更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控制整个国家山水格局的宏观轴线,成为国家礼仪秩序的物质缩影。
北京中轴线选址独具匠心,将中轴线的建筑景观与历史水系密切联系,体现出古代战国时期典籍《管子》“因天材,就地利”的都城规划原则,更体现出中国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认识。而作为一组规模空前、气势恢宏的城市轴线建筑群,北京中轴线又以模数化比例关系构成富于韵律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制设计严格的等级性、对称建筑的规划格局与建筑形态的同构与变化、建筑色彩的强烈对比、对景与框景等视觉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塑造出具有强烈层次性与秩序性的建筑景观形态。
(摘编自《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未来》)材料三:
提到中轴线的研究与保护,另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是梁思成。早在20世纪30年代总结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和特征时,他就提出了“南北中线”的说法。1951年,梁思成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我们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中盛赞“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概念被明确提出。
“梁思成先生在当时提出中轴线概念是有深意的。”李扬介绍,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正在规划北京行政中心区的位置,以梁思成、陈占祥为代表的一些专家认为,应该把北京老城完整保留,把中央行政区放在其西部,为此极力阐释中轴线的价值以及它与北京老城血脉相连的关系,以此论证北京乃“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摘编自彭丹《北京中轴线:为<考工记>“理想都城”筑脊铸魂》)材料四:
2011年北京市提出中轴线申遗,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随着日前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全景图”的确定,每一处遗产的保护措施都是“量身定制”。
正阳门是中轴线上的重要遗产点,正阳门箭楼的修缮,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指着屋面的灰筒瓦说:“这些瓦片并非全部揭掉换新,而是逐一‘揭盖瓦、查底瓦’,只对缺失、破损的瓦片进行添配、更换,补配的瓦片按原样烧制回归原位。”目前,修缮工程任务已完成,正在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随着申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公众与中轴线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两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参赛作品已经超过10万件,中轴线大讲堂线上累计观看人次突破2500万。古老的文化遗产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生机勃发走向未来。
向北,经历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见证着这座世界上唯一“双奥之城”的成长。向南,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开放的姿态联通世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迎着时代的发展,7.8公里的中轴线迸发出新的生命力,继续伸展筋骨,延续文明。
(摘编自《从北京中轴线看古城魅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中轴线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13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国家纪念性建筑、礼仪建筑和标志性建筑都汇集其中。
B.北京中轴线融合了帝王的政治主张和儒家的伦理思想、审美取向,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象征意义,是国家礼仪秩序的物质缩影。
C.北京中轴线的选址体现了中国古代因地制宜的都城规划原则,其建筑群的建筑景观形态具有强烈的层次性和秩序性。
D.北京在修缮正阳门箭楼的灰筒瓦时,采用原来的材料、形制、工艺、做法对缺损部位进行添配、更换,完全保留其历史信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给“北京中轴线”下了定义,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位置、范围、走向、长度、作用和重要地位等内容。
B.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看出,北京中轴线在空间布局方面具有严格对称的特点,紫禁城应该处于该图的中心。
C.材料三介绍梁思成在中轴线的研究与保护上的贡献,他明确提出北京中轴线的概念,在当时有重要意义。
D.材料四介绍了北京市中轴线申遗的成绩,中轴线上的重要遗产点得到修缮,中轴线本身也在持续变长。
(3)北京中轴线申遗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组卷:1引用:2难度:0.5
三、文本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莓园里洪放 草莓上的露珠是最好看的露珠了,彩霞最喜欢这露珠。每天早晨,她总要到莓园里待一会儿。空气里有清香,那是一些刚刚结出的草莓的乳嫩的香气,看不见,却在露珠里打着转儿。有时候,彩霞会在露珠里照见自己:年轻的面庞,成为露珠里的光点。
可是今天,一进园子,彩霞就感觉到整个园子安静得有些异常。本来,彩霞每天一进园子,就能看见那个身影,但今天没看见。看来,父亲是真的让他回去了。事实上也不是回去。在这个村,还有隔壁村,他是个香饽饽。虽然草莓园也没有断过技术员,但像他这样固定承包着农户园子技术的,还是头一个。
他从农科所回到这村子里,开了间草莓医院。虽然开了医院,他却从不坐诊,只出诊。他到每家每户的园子里,像个医生般的诊断,下药,驱虫,清火……他把腰躬在架子旁的样子,就像被无数的草莓给拉扯着,和它们说着悄悄话儿。
彩霞让父亲也请了他过来。渐渐地,彩霞就想听懂他和草莓说的话了。她问他:“你们说啥呢?”
“我问它是不是生虫子了?哪里疼啊?天下的植物跟人都一样,要仔细听听,它们病了,也会喊疼,再仔细看看,也会皱着眉头,低着腰。一旦把病治好了,它们就舒展开了,结的果儿也更抻更水灵了。”
“这么多学问?”彩霞前些年在外面打工,去年才回到村里,跟着父亲种草莓。她知道草莓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可她不知道这里面头头道道的事……
去年,草莓赶上了大丰年。全县全镇全村的草莓几乎都满趟儿地赚大发了。彩霞家原来没盖起来的二楼又开始盖上了,还里外装修了一遍。父亲说:“等今年的莓季下来,就把你的婚事办了。”
彩霞鼓着嘴:“我不办。”
父亲提高了声音:“人家酒都吃了,能不办?给我听着,等莓子收了,就办,热热闹闹地办。”
“我不。”彩霞说着扭头进了莓园。她正好看见他站在架子边上,用放大镜照着草莓叶子。她有些没好气地说:“就知道天天照照照,除了跟草莓说话,还知道啥?”
“真不知道啥。我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哼。”彩霞往园子深处走去。到了最里面,架子挡住了她。她鼻子一酸,但到底没哭出来。她摸着草莓叶子,说:“他跟你们说话,你们能不能把我的话也告诉给他?”
草莓叶子微微摇曳着。
一连三天,他都没到园子里来。彩霞便去问父亲:“他呢?”
“今年没请他了。去年全村草莓大丰收,没请他的,一样长得旺,生得多,何必再花那冤枉钱?我这种了好几年,路子也都熟了。再说,农技站也能请到人。还有,也免得你整天丢了魂儿似的。”
“怎么丢了魂儿?”彩霞说,“这跟请不请他有啥关系?去年要不是他,中间那次虫灾,我们家的园子就整个没了。”
“不可能。我有把握。还有,他提出要在园子里搞什么莓艺。这是啥玩意儿?能提高产量?我看他是想在园子里做花,拖着你。这事万万不成。”
父亲性子倔,他定了的事,除了合作社的老社长外,没人能干涉得了。
彩霞便去请老社长。老社长听她一说,便道:“他这人就这样,接受不了新事物,总以为外出打工来钱快。当年,我要是像他这样,这四十万亩的草莓从哪来?他种草莓,还是我连哄带骗地给拉上的。话说回来,这小伙子搞的什么莓艺,到底是啥?“
“我也不太懂。他说是艺术,能让草莓长得好。还有,园子里有了艺术,来摘草莓的人就喜欢看。”
老社长说:“我回头找他谈谈。”
彩霞回来时,顺道去了他的草莓医院。
……
彩霞脸上绯红,说:“我就问你,还愿不愿意去搞那什么莓艺?”
“当然想。我都计划好了,有些基础工作都做了。”
老社长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晚上,父亲吃饭时对彩霞道:“明天,让他再过来吧。不过有前提,你得到城里打工去,等腊月回来就办婚事。”
草莓季节盛大而丰厚。彩霞天天在微信里看着收草莓的图片,虽然她在城里,可是她每天早晨起来,还是觉得自己又进了草莓园,在露珠里照着。她总能闻见草莓的香气,乳嫩的,半熟的,成熟的,萦绕着她。她让正在园子里劳作的他每天发图片给她。可是,发着发着,他不发了,说再发,他的秘密就全暴露了。
果子销得最旺的时候,彩霞回来了……彩霞跑到园子里,却被他给挡住了。他说:“再过两天。再过两天!马上就好了。”
彩霞朝里面望着,说:“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他笑着,有些调皮,又有些羞涩。他说:“如果今年成功了,明年,我会在全村推广。到时候,来摘莓子的人可就不仅仅是摘莓子了,还能……”
她心里像亮着无数的草莓果儿,一丝丝的,一寸寸的,甜,兴奋,焦急。可是,草莓园里除了草莓,还能弄出什么秘密来?
……
过了两天,到了揭晓秘密的时候。彩霞一大早就到了园子,他和父亲正在讨论草莓明年的品种问题。这两天,父女两个就像陌生人一样,彼此躲闪着。这会儿,父亲见她来了,闷声闷气地问:“来干啥?回去。”
“是我请彩霞来的。”他说,“我请她来看我的秘密。”他的眼神兴奋而清澈,指着园子里一些高高的架子,说:“你们到上面去看看。”
彩霞往上爬。他攥着手,有些不安地看着她,仿佛她正一步步地走近他的小心思。她登上了架子,放眼一望,都是草莓,都是架子……她问:“有啥?没啥啊!”
“你再定下眼神来,朝草莓架子上看。”他喊道。
彩霞看着,心就像早晨那颗迫不及待要跃出来的草莓果,她只想把目光定在那草莓架上。然后,她任着自己的目光,从莓架上,慢慢地,定在了他的身上。
父亲问:“都看见啥啦?”
彩霞说:“你也上来看看,太……太好了,太好了!”
“有啥好?不都是草莓?”父亲边说边上了架子。彩霞说:“你定下眼神儿,慢慢看。”
这回,父亲张着嘴,好一会儿,才说:“没想到,还能弄出这玩意儿。到处都是呢。我怎么没见你弄?”“我是每天弄一点,弄着弄着,草莓熟了,这也成了。”他说。
下了架子,父亲看着彩霞和他,突然冒出句话:“明天,我就去把亲给退了。”
很快,草莓论坛上发出了一组彩霞拍的莓艺图片——大片的莓架上,那些成熟的草莓,组成了无数个心形。红红的,正在像梦一般地跳动……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虽然对话中多处用了第一人称,但全文使用第三人称行文,叙事灵活。
B.老社长善于做群众工作,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走致富之路,因此彩霞的父亲对他百依百顺,又把“他”请了回来。
C.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行文,突出人物形象:明线是彩霞与“他”相知相爱的经历;暗线是“他”的莓艺。
D.今年,彩霞的父亲只是因为想阻止彩霞和“他”的恋情而没有再请“他”来草莓园出诊,彩霞对此很是不解。
(2)彩霞对“他”的爱慕之情主要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在文中找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3)小说中使用了对比和设置悬念的手法。请在文中各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2引用:2难度:0.5
八、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布谷鸟为杜鹃科杜鹃属鸟类,繁殖期喜欢站在树枝上鸣叫,有时边飞边叫,“布谷—布谷—”,是二声一度。还有一种布谷鸟称作“四声杜鹃”,其叫声简洁明快,① ,故而得名。② ,每度反复相隔2至3秒钟,常从早到晚经久不息,尤以天亮时叫得最频繁,催人勤奋早起,所以有的地方还把它叫作“报时鸟”“催醒鸟”。
布谷鸟是农人的朋友。③ ,主要以松毛虫、舞毒蛾、松针枯叶蛾等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步行甲、叩头虫等为害庄稼的昆虫。据统计,每只布谷鸟一天可捕食害虫300余只。不仅如此,它在春末夏初作物将熟之时,还一声声急促鸣唱,催收催种。农谚云:“布谷布谷,收麦种谷。”布谷鸟叫了,小麦扬花,油菜结籽,大麦黄梢,水稻育秧……一桩桩,一件件农事接踵而至,农人时间的发条一天紧似一天。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2引用:3难度:0.5
九、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说:“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贵在专注。心里有坚定的目标,同时又要广泛地了解其他的可能性,以此来扩大见识,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如果心里面没有坚定的目标,只是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左顾右盼,这是万万不可的。
以上材料对当代的青年也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