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4 7:0:1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古诗文默写。
          诗文最寄情: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①
     
    ,②
     
    ”,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旷达之情;当陶渊明写下“③
     
    ,并怡然自乐”这个句子时,欣喜之情就跃然纸上(《桃花源记》);《清明》中,“④
     
    ,⑤
     
    ”写出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⑥
     
    ,在水一方”,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蒹葭》);“一日不见,⑦
     
    ”,此句夸张地表现了不见恋人时的焦灼(《子衿》):“⑧
     
    ,胡为乎泥中?”劳投者的悲歌穿越千年,让人落泪(《式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⑨
     
    ,⑩
     
    ”,孟浩然借鱼的意象表达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心情,悲而不伤。
    组卷:29引用:2难度:0.5
  • 2.根据语境,完成下面题目。
          最美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这里有拂堤杨柳的明丽,也有杏花春雨的             静;有              ,也有              。走进春天,你可以生出多种感触,它能让你如饮甘露,温润满怀;也能激起你磅bó           的豪情,震hàn         心田。它可以像缓缓流泻的古筝弦音,清越悠扬,使你沉寂的内心褪去冬日的颜色,变得灵动活跃。让我们去赏春吧,和大自然来一个拥抱!这是美好的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季节,让我们去                                !
    (1)请把词语补充完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磅bó
     

    震hàn
     

    (2)请仿照前句,在文中横线处续写句子,使前后连贯。
     
    ,也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写出正确的句子。
    (4)文中最后一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感悟美      ②发现美      ③创造美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组卷:20引用:2难度:0.5
  • 3.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组卷:46引用:3难度:0.8

二、阅读(55分)

  • 8.阅读名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①于:语气助词。兴师:起兵。②修:整治。③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说共同对敌。④泽:同“祥”,贴身内衣,如今之汗衫。⑤偕作:一起行动。
    【材料二】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纪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他们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节选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材料三】
          《史记》,汉司马迁著。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一四五年)生,卒年不详。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东边到过现在的河北、山东及江、浙沿海,南边到过湖南、江西、云南、贵州,西边到过陕、甘、西康等处,北边到过长城等处;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写的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缩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
    (节选自《经典常谈•<史记><汉书>第九》)(1)请结合材料二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一《无衣》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
    (2)阅读材料三,你有没有发现司马迁的成长经历对于他写作《史记》有着很大的帮助?请你加以分析,并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受到的启发。
    (3)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先生通过十三节课,给同学们进行了经典著作阅读的入门指引。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著作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去了解更多的内容。请结合上面的三则材料,针对《诗经》或《史记》设计一个阅读探究专题,并说一说你将如何展开探究活动。
    阅读探究专题:
     

    探究活动设想:
     
    组卷:42引用:3难度:0.2

三、作文(63分)

  • 9.作文。
          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我们终于迎来了2023年明媚的春天。在这个春天,我们重新走出家门,约上三五好友,去欣赏美丽的景色;在这个春天,我们看见很多温馨感人的画面,便告诉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在这个春天,我们带上爱和温暖,写下诗和远方;在这个春天……
          请以“在这个明媚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组卷:5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