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65引用:3难度:0.7 -
2.下列氨气的制取、收集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卷:200引用:11难度:0.6 -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宋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 瓷器主要原料是SiO2 B 《梦溪笔谈》中“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磁石主要成分是Fe2O3 C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乃焰硝、硫磺、杉木炭所合” 焰硝是指HNO3 D 《本草纲目》中记载石碱条:“彼人采蒿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石碱条主要成分是K2CO3 组卷:172引用:3难度:0.7 -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6引用:1难度:0.8 -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组卷:30引用:3难度:0.7 -
6.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还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Br和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
17.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2发生的反应有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
(2)探究K2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方案Ⅰ 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ii.方案Ⅱ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FeO42->MnO4-,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FeO42->MnO4-,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组卷:1348引用:10难度:0.5 -
18.锌盐在化工、医药、电镀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以硫化锌精矿为原料,选择在常压下,采用氧化-酸浸法进行实验生产的工艺如图所示。
已知:①浸出液杂质离子主要是Fe2+、Fe3+,还含有少量的Cu2+、Ni2+等;
②pH=1.5时,除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SO4)3+K2SO4+12H2O=2KFe3(SO4)2(OH)6↓+6H2SO4;
③25℃时,Ksp[Fe(OH)3]=3×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时,选用氧化-酸浸法而不直接选用酸浸法的优点是
(2)温度对硫化锌精矿的浸出率有重要的影响,从室温到100℃范围内,温度对硫化锌精矿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随浸出温度的升高,硫化锌精矿的浸出率显著提高的原因是
(3)若氧化剂为H2O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除铁之前需要加入氧化剂的目的:
(4)除铁后再进一步调节pH=4左右,使其完全水解形成Fe(OH)3沉淀,即可达到除铁要求,不在除铁之前调节pH=4的原因是
(5)加入Zn的目的是组卷:9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