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二(上)开学地理试卷
发布:2024/9/14 0:0:8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9分,共45分。)
-
1.如表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江苏省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及占比统计,完成1~3题。
省(市、区) 甲 豫 川 鲁 黔 鄂 赣 占江苏省外来人口比重 29.9% 21.3% 6.0% 5.7% 4.8% 3.4% 3.1%
甲省为( )组卷:0引用:0难度:0.50 -
2.表为“七普”江苏省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及占比统计。据此完成13~15题。
省(市、区) 甲 豫 川 鲁 黔 鄂 赣 占江苏省外来人口比重 29.9% 21.3% 6.0% 5.7% 3.4% 3.4% 3.1%
江苏省外来人口中,来自豫、鲁两省的占比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组卷:2引用:0难度:0.50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东非高原,其径流量主要来自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其中青尼罗河汛期径流量占尼罗河总径流量的68%。如图为尼罗河流域图。
(1)由图判断①河与②湖之间的补给关系,并说明理由。
(2)从气压带和风带的角度,分析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径流量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尼罗河输沙量不断减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输沙量减少对尼罗河入海口自然环境的影响。组卷:12引用:2难度:0.5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分洪区是指:利用湖泊、洼地及修筑围堤或利用老的圩垸加高加固,以滞蓄洪水的区域。一般分洪区兼有滞洪和蓄洪两种作用。到达设计蓄洪水位之前,则运用为蓄洪;当超过设计蓄水位时,采用“上吞下吐”的运用方式,为滞洪或行洪的运用方式。
材料二:武汉周边一共规划了5个泄洪滞洪区,分别是:咸宁嘉鱼的西凉湖,汉南、蔡甸与洪湖的杜家台,武汉市东西湖,武汉市武湖,新洲与团风的涨渡湖与白潭湖。这5块泄洪区,总面积达2779平方公里,远超武汉市区面积。蓄洪区有效容积117.1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水库有效库容的一半。如图为武汉泄洪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武汉区域的六大蓄滞洪区中,自建成以来,真正频繁使用过的只有杜家台蓄滞洪区,剩下的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蓄滞洪区的定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2020年东西湖蓄滞洪区级别由一般蓄滞洪区调为蓄滞洪保留区,已达最低级别。
(1)描述武汉分洪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从武汉市角度,简要分析在武汉市区周边修建防洪区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东西湖蓄滞洪区降级的原因。组卷:7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