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版(2019)必修1《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2023年单元测试卷(B卷)

发布:2024/7/14 8:0:9

一、选择题

  • 1.科学家在对“四膜虫编码rRNA前体的DNA序列含有间隔内含子序列”的研究中发现其自身剪接内含子的RNA具有催化功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称为核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7
  • 3.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70引用:60难度:0.9
  • 4.下列关于酶以及与酶有关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5.如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c表示同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4难度:0.7
  • 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4难度:0.7
  • 7.在四分格培养皿中加入含有淀粉和琼脂的混合液(如图),待其冷却凝固后分别在4个区域中加入0.1mL不同的液体并涂布均匀,然后将其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后均加入0.1mL碘-碘化钾溶液,结果如表所示。
    区域 涂布的液体 实验结果
    蒸馏水 蓝黑色
    新鲜唾液 红棕色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蔗糖酶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6
  • 8.有些酶必需在有激活剂的条件下才具有活性。下列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pH 8 8 7
    温度 80℃ 40℃ 40℃
    1mL 1mL 1mL
    底物 1mL 1mL 1mL

    组卷:10引用:3难度:0.9

三、解答题

  • 23.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1),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曲线图(图2).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图3)(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
     
    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其结果可用
     
    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
     

    (4)为了确定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用
     
    试剂处理。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24.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
     
    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X物质浓度(ng mL-1 细胞内ATP浓度(nmoL mL-1 细胞死亡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消化酶的
     
    ,影响消化;妨碍
     
    ,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组卷:35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