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9 8:0:10

一、基础•运用(共17分)

  • 1.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为专题展览,长期对公众展出。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走进国博,开展以“匠心瓷韵”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溯循瓷迹】
    下面是小语同学撰写的参观笔记。请你阅读并完成答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夏商之际便有了原始瓷的烧制工艺,至隋唐五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五代是“秘色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用①_______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赞美了越窑瓷器釉色的精美。此后,秘色瓷逐渐(xiāo)声匿迹。宋代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遍布各地,并形成多个以著名窑场为核心的窑业体系。元代前期的青花瓷使用的是未经提炼的钴料绘彩,得到的只能是晦暗的蓝色。后经改革,生产出釉质滋润透亮、色泽浓翠鲜丽的青花瓷器。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其瓷器或端庄(dūn)实、古拙典雅,或色彩绚烂、华丽高贵,往往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这些多种多样②_______精巧美丽的瓷器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匠人用创意与智慧,共同书写了中国瓷文化的灿烂篇章。
    (1)文段中括号里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xiāo)声匿迹”中“xiāo”有“消失”的意思,应写作“消”。
    B.“晦暗”在文中的意思是“暗淡无光”,“晦”应读作“huì”。
    C.“(dūn)实”有“粗短而结实”的意思,“dūn”应写作“敦”。
    D.“古拙”在文中的意思是“古朴少修饰”,“拙”应读作“zhuō”。
    (2)在文段的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任务二:品味瓷韵】
          从2022年7月开始,国家博物馆出现了两位特殊的新员工,他们是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和仝(tóng)古今。
    (3)艾雯雯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解了瓷器上的各种纹饰,大家兴致盎然。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瓷器纹饰图片。请从下图中选出一个字进行临摹,判断它的书体,并谈谈你在临摹时的感受。

    临摹:
     

    这个字属于
     

    在临摹时我感受到
     

    (4)下图中的宋代瓷枕上“家国永安”四个字传递出人们对家国安宁的深切企盼。本学期所学的《大道之行也》中也有这样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出自儒家经典《
     
    》(填写书名)。

    (5)同学们在字典中查到“匠”的义项有:①有专门手艺的人;②灵巧,巧妙;③指在某方面造诣很深的人。请你根据字典释义及【任务一】中的文段内容,解释本次研学主题“匠心瓷韵”的含义。
    【任务三:探寻瓷路】
    下面是仝古今的讲解词。请你阅读后完成答题。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开辟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与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之际就已初步形成,从中唐开始,中国陶瓷已行销海外。宋元时期,陶瓷海上贸易蓬勃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航海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瓷器进入大规模、长时间持续对外输出的阶段。这使得中国在环球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中国瓷器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文化与风情,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德国和荷兰的工匠也都从中国制瓷技艺等方面找寻创作灵感,进行了本土化变革……总之,瓷器贸易的繁荣,使中国瓷器文化得以传递海外,也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6)你发现仝古今的讲解词在结尾部分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将画线句修改正确。
    (7)仝古今拟用一副对联为此次讲解作结。请将它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往事越千年,陶瓷惊艳①
     
    匠心②
     
    ,瓷韵浸染中外心。
    A.①丝绸路 ②绝艺传
    B.①泣鬼神 ②续真传
    C.①泣鬼神 ②真传续
    D.①丝绸路 ②传绝艺
    (8)请结合这次研学活动的相关内容,以中国瓷器文化的历史或传承为视角,写下你的感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组卷:58引用:1难度:0.5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 2.默写。
    (1)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庄子用比喻来描述大鹏鸟奋飞时情形的句子是:①
     
    ,②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
    (3)乐器在古代生活中经常起到重要的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就有写到乐器的语句:“①
     
    ”和“②
     
    ”。
    (4)下面是《卖炭翁》的插图,请你依据画面,写出相应的诗句:
     

    组卷:38引用:2难度:0.8
  • 3.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答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形象。“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比拟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①
     
    ”字写出狂风的威力之大。“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②
     
    的情景,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
    (2)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主张“(乐府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阅读他的《观刈麦》,说说杜甫和白居易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组卷:67引用:2难度:0.5

五、作文(40分)任选一题

  • 8.按要求写作文。
          行走在山水间,我们看到神奇瑰丽的自然之美;行走在人世间,我们感受到情意的可贵、品行的美好;行走在过去或未来,我们拥有更多超越时空的思考……请将“行走在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组卷:40引用:5难度:0.5
  • 9.      乘风借力,是智慧;乘风破浪,是勇气;乘风远航,是志向;乘风翱翔,是自由……请以“乘着风”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组卷:39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