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7 8:0:9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今天,胡萝卜、西瓜、土豆、辣椒、玉米这些食物在我们的饭桌上司空见惯,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舶来品,而非中国本土产品。它们的名字一般都有比较鲜明的特点,比如带着“胡”字头的胡萝卜、胡瓜(黄瓜),大都是在汉魏时期由西域地区传入中国;“番”字头的如番茄、番椒等,大多是宋朝到元明时期传入中国的;而“洋”字头的则是在清代、近代时期传入,比如洋芋、洋葱、洋白菜等。
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认为汉族以外的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文明【甲】不开化,所以把他们统称为“胡”,而由西域传入汉族的东西也都在前面加上一个“胡”“西”等字来表示区别【乙】例如西瓜、胡床、胡琴等。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很多东西都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的,比如胡萝卜、葡萄、石榴、黄瓜、胡椒等物。
土豆别名马铃薯,老家在南美洲,至今已经大概有4000多年历史了。土豆是什么时候通过何种方式传入中国,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据记载,16世纪的时候土豆就已经传入中国,并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1)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加点字的拼音。
①舶来品:
②洋芋:
(2)“司空见惯”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3)给语段【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A.逗号,逗号
B.逗号,顿号
C.顿号,逗号
D.顿号,顿号
(4)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工整地写在下面。组卷:6引用:1难度:0.6 -
2.古诗文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
(2)
(3)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抒发关心国运之情的诗句是:组卷:7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45分)
-
3.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选自沈括《活板》)(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 B.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印:印刷。 其印自落:印:字印。 C.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用讫再火令药镕:火:炉火。 D.持就火炀之:就:靠近。 瞬息可就:就:完成。
A.本文是一篇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活版。
B.文章一开头提及雕版印刷,意在将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灵活作鲜明的对比,使这种对比方法贯穿在全文的说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优越性,这是颇具匠心的。
C.在介绍活版印刷的工作程序里,虽然没有提到雕版,但在介绍活版印刷优点之中,无不暗示出雕版印刷的缺陷——死板以致少、慢、差、费。
D.《活板》创作于北宋年间,当时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虽然与活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基本上同时代,但并未看到毕昇发明和使用活字,其记载可信度不高。
(3)上文介绍了活字印刷,其“活”体现在哪里?组卷:14引用:1难度:0.5
四、作文(50分)
-
9.根据下面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一次难忘的经历
作文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5 -
10.根据下面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我的烦恼
作文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