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8 3:0:4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亮相,就凭借着清雅绝尘的中国传统美学,“燃”动了每一位观众的文化基因,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下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和资源。
          此前,在市场热度的推动下,国风作品走进了大众视野,给文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风,但暗藏的问题始终触动着社会的忧思:创作者鱼龙混杂,导致相应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创作形式大于内容,承载的文化内涵不经推敲……不少打着国风旗号的作品看似描摹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热闹气象,却未能完全支撑起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风骨。
          而时下的新国风文艺作品不同于此,新国风之所以谓“新”,在于表达之“新”与内容之“精”。当下的新国风文艺作品或广泛融合舞蹈、情景剧、舞台剧等备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态,或采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或加入趣味游戏、深度访谈、实地探访等环节,营造出具有沉浸感和体验感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这些文艺作品还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具象为清晰可感的文化符号,并从诗词歌赋、衣食器物、民风民俗等微视角切入国风的大主题,用稀松平常之物铺展出立体生动的中华文化画卷。当这些生活化元素变成对话古今的载体,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心灵越来越亲近。
    《衣尚中国》《国家宝藏•展演季》《典籍里的中国》《国乐大典》《舞千年》等节目聚焦不同的国风垂直领域,以深入浅出的内容让观众充分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则用绮丽的视听技术,编织起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旅……这些新国风文艺作品秉持着简而专、小而深的创作理念,虽只照见了传统文化中的一隅极小天地,却力求在其中深耕细作,由点到面地做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文章”。
          新国风文艺作品为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创造了绝佳的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创造和创新,这正是其具有的另一重“新”之所在。
          在《国乐大典》建造的“国乐之城”中,传统民乐与说唱、世界音乐、电子摇滚等曲风相遇,碰撞出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新国乐;“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实现全年策划常态化打通的基础上,探索着大众参与内容创作的共创模式;《风起洛阳》等影视剧推出“内容IP+古城文化”,开发衍生电影、动画、纪录片等影像作品,以及主题酒店和大型沉浸式剧本杀等跨产业项目,用市场的力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青春守艺人》则为鼓曲、功夫、京剧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开辟出一方舞台,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成长为新一代的“守艺人”……这些作品真正让传统文化在破圈流行中抵达了更远的远方,更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获得了面向当下和未来的全新生命力。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当下涌现的这一批新国风文艺作品既有美之内涵,亦有美之意蕴;既在内容创作层面上突破了既定模式的窠臼,又用别具一格的创意激活了文化传承的密码。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着文化创造和创新的火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们期待,更多的创作者能够不忘初心、秉持匠心、坚定恒心,让这一股新国风在荧屏上鼓得愈满、吹得愈劲。
    (摘自《从“汉服潮”到“诗词热”新国风蔚然成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热度推动下,有些国风作品虽反映传统文化内容,却没有传统文化之意蕴。
    B.新国风文艺作品之“新”主要体现在表达之“新”与内容之“精”。
    C.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是新国风文艺作品的表现之一。
    D.只有创作者不忘初心、秉持匠心、坚定恒心,才能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新国风文艺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的光彩亮相引出了对传统文化艺术化创造问题的讨论。
    B.本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强调国风文艺作品创作不能浮于表面,而要体现传统文化之意蕴。
    C.第6段通过举例,论证了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在国风文艺作品创作上的重要性。
    D.文章总体采用并列结构,论述了新国风文艺作品区别于旧国风文艺作品的显著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国风文艺作品的出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B.优秀的国风文艺作品不仅有令人青睐的“新衣”,还有与现代化表达相扣合的“内核”。
    C.《只此青绿》用别具一格的创意激活了文化传承的密码,属于新国风文艺作品。
    D.《典籍里的中国》架构的“穿越之旅”,是创作者将典籍内容与现代人的思考相结合的产物。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一定质量、足够数量的多元化人才作支撑,包括农业产业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
          涉农人才需要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技能,不是仅仅在大学教室里就能培养出来的,因而亟待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地协同,在培养过程中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一方面,将“土专家”“土秀才”等乡村人才引进高校课堂,与高校专职教师一同开展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在丰富高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将高校教师与学生引入“希望的田野”,拓展高校教师与学生对乡村的认识,做到真正了解乡村、理解农村,进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农村,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梗阻”。
    (摘自光明日报《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材料二:
          互联网助力农产品销售迈上快车道。互联网的普及,让一部小手机,就可以联通大世界,互联网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打通了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的信息壁垒,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网络直播带货,更是助力农产品销售迈上了快车道。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利用互联网搭建农产品的销售平台外,利用大数据为乡村发展稳定搭建生产平台、金融平台、旅游平台、治理平台等同样需要重视,需要政府、企业等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例如,在浙江,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域地理信息图、农业农村10大类数据资源库逐渐完善;湖北、山东均已建设省级智慧农机平台……可见,只有多方共同发力,引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向农业农村集聚,才能真正发挥“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新动力。
    (摘自《“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材料三:
          2022年春节刚过,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灵泉镇车家坡村谷子种植合作社的车间里,已经响起了隆隆的机械声,因为2021年的订单还没有完成,所以从正月初六开始,村民们就加班加点工作,现在已经生产出两万多斤优质小米了。
          过去5年,车家坡村结合实际,大力推行有机谷子种植,并实现了从种到收到加工的一条龙生产。如今该村每年的有机谷子经过加工可产出大约15万斤优质小米,每斤的市场价格维持在12元至15元,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从过去的3000多元增加到了11000多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有机谷子产业作为车家坡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必将成为一方百姓走向富裕的“靠山石”。
    (摘自《山西石楼:高标准农村改造赋能乡村振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B.创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校地协同,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梗阻”。
    C.只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发力,资金、信息、人才等就会向农业农村集聚。
    D.车家坡村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新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大数据的应用为乡村发展搭建平台,这是互联网公司业务开拓的结果。
    B.涉农人才培养要理论与实践兼顾,乡村人才委托培养和定向就业是涉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C.直播平台的大火,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助力农民脱贫致富中功不可没。
    D.乡村振兴需要结合农村实际,发展优势产业,这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乡村振兴有哪些有效措施?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
          ①“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②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③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④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⑤“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⑥“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
          ⑦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⑧“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⑨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⑩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⑪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⑫“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⑬“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⑭“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⑮“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⑯“你几岁啊,孩子?”
    ⑰“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⑱“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
    ⑲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⑳“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
    ㉑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
    ㉒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㉓“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㉔“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㉕“你这么办。”父亲说。
    ㉖“什么?”
    ㉗“你认识卡秋莎吗?”
    ㉘“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㉙“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㉚“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㉛“你为什么不去?”
    ㉜“他们会打你的。”
    ㉝“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㉞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㉟“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㊱领头的人同意了。
    ㊲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㊳“你呢?”
    ㊴“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㊵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㊶“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㊷“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
    ㊸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㊹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
    ㊺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㊻“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㊼“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㊽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孩的出场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原本充满仇恨的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人物形象本身看似矛盾却是真实的再现。
    B.“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你要找谁呀?”两个女人的话饱含对孩子的关爱,凸显了人性的善良,也为下文人们宽恕警察做铺垫。
    C.“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写出了警察的冷漠、固执,表现了警察对人们越发的憎恨。
    D.开头的“打死他 枪毙他”到后来的“放了他,放了他”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人们对被俘警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情节推向高潮。
    (2)小说是如何塑造警察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标题《孩子的力量》的内涵与作用。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噪声污染来源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①_____,比如风声、潮汐声、夏日蝉鸣的聒噪声,是人类无法通过管控手段消除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良好声环境,重点是②_____。
          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其特点是:③_____,夜间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或一列火车,会影响沿线居民的休息;噪声污染与噪声源活动同时产生、同时停止,没有后效,在环境中没有累积和残留,这是由其物理属性决定的,而空气和水体污染的化学属性,使污染一旦形成很难立即消除;噪声污染还与人们所处的状态和主观感受高度相关,比如跳广场舞播放的乐曲,跳舞的人会陶醉其中,而周围的住户大多会觉得受到了噪声的干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商业活动等产生了大量的噪声污染问题,噪声污染的投诉和举报越来越多,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和管控成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4月2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发布。发布会上,发言人贺军科介绍,近几年“躺平”“佛系”等词较常见,但调研显示:当代青年中,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白皮书中点赞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天问”“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中始终活跃着中国青年争金夺银的身影……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结束语中写道“未来的世界,关系到每一名青年的前途命运,更取决于每一名青年的拼搏奋斗。”你所在的学校将举办主题为“一起向未来”的“五四论坛”。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涵,为开场发言人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