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十)
发布:2024/8/5 8: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衣、食、住、行都凝结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文明载体大量使用硅酸盐材料的是( )
A B C D 蜀绣(三峡博物馆的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 火锅(重庆美食) 人民大礼堂(重庆地标建筑) 长江索道缆车(出行工具)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氯磺酸(HSO3Cl)遇水会水解:HSO3Cl+H2O═H2SO4+H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2引用:1难度:0.6 -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4引用:1难度:0.6 -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组卷:89引用:1难度:0.6 -
5.工业上常用H2O2将溶液中残余的Cl2转化成HCl除去。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1引用:1难度:0.8 -
6.
下列有关有机物G(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1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
17.己二腈[NC(CH2)4CN]是制造“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的原料,工业需求量大。其制备工艺很多,发展前景较好的是利用丙烯腈(CH2=CHCN)电合成己二腈。
Ⅰ.制备丙烯腈
以3-羟基丙酸乙酯通过腈化反应合成丙烯腈,产率达90%~92%,远高于目前丙烯法。其反应过程如图:
ⅰ.
ⅱ.
(1)以上两个反应在
(2)能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的措施有
(3)向总压为p0kPa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催化剂,按投料比=n(A)n(NH3)加入反应物,测得平衡时体系中含碳物质(除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的物质的量分数=215×100%]。n(A)n(A)+n(B)+n(C)
①随温度升高,图中B(g)的物质的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是
②a点对应反应ⅰ的Kp=
Ⅱ.丙烯腈电合成己二腈[NC(CH2)4CN]
电解原理如图甲所示(两极均采用惰性电极),电解过程中主要副产物为丙腈(C2H5CN)。实验测得,向B极区电解液中加入少量季铵盐,并在pH值为8时,己二腈的产率最高。
(4)电极A为
(5)B极区溶液呈酸性会导致己二腈的产率降低,原因可能为
(6)己二腈、丙腈的生成速率与加入季铵盐的浓度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季铵盐的浓度为1.5×10-2mol/L时,每小时A极区溶液的质量变化至少为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18.化合物H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试剂及反应条件略):
已知:
ⅰ.
ⅱ.R1—O—R2+H2OR1OH+R2OH催化剂
ⅲ.
(1)有机物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A→B、B→C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3)B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F的结构简式:
(5)写出一种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C的同分异构体:
①遇FeCl3溶液显色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2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1
③不含N—O结构
(6)可通过如图所示路线合成:
①设计步骤Ⅰ和Ⅳ的目的是
②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M的结构简式为组卷:13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