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12/31 3:30:2

一、第I卷(选择题)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5分,共52.5分)

  • 1.下列关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23引用:2难度:0.8
  • 2.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3难度:0.7
  • 3.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3难度:0.7
  • 4.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A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a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A对a为完全显性。把AA和aa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组卷:14引用:3难度:0.7
  • 5.现用基因型为 AABBCC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杂交得到F1,将F1与隐性亲本测交,测交后代出现的四种基因型及其数目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基因型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数目 203 196 205 199

    组卷:16引用:3难度:0.6
  • 6.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64引用:3难度:0.5
  • 7.下列关于染色单体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3难度:0.7
  • 8.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在有丝分裂中发生的是(  )

    组卷:8引用:2难度:0.8
  • 9.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8
  • 10.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基因B分开的时期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8
  • 11.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AaBbDd)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

    组卷:15引用:4难度:0.7
  • 12.如图所示,甲~丁是某动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13.以下实验中有几个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①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②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⑥摩尔根的红白眼果蝇杂交实验

    组卷:9引用:2难度:0.8

二、非选择题(共计37.5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 39.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主要分为:感染阶段(含吸附和注入噬菌体DNA两步)、增殖阶段(含噬菌体DNAS制和蛋白质合成、组装两步)、成熟阶段(菌体裂解,子代噬菌体的释放),大肠杆菌被T2噬菌体感染后不再繁殖。图1为一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图。

    (1)要用32P标记T2噬菌体,具体操作是: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
    B.T2噬菌体的DNA
    C.细菌的氨基酸
    D.T2噬菌体的氨基酸
    E.细菌的解旋酶
    F.细菌的RNA聚合酶
    G.细菌的核糖体
    H.细菌的tRNA
    (3)在释放的n个子代噬菌体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请解释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
     

    (4)为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遗传信息的读取必须按一定方向。某DNA片段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以b链为模板链合成肽链的序列为:(可能用到的密码子:精氨酸-CGA;丝氨酸-AGC、UCG;丙氨酸-GCU;甲硫氨酸(起始)-AUG;终止密码-UAA、UAG)

    组卷:41引用:3难度:0.7
  • 40.前些年,随着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率也逐年提高。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平板上,再放上4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见图)。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N1
    步骤二: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N2~N5)。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
     
    。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
     
    的结果。
    (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
     
    。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1→N5
     

    (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的出现的原因
     

    (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调换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青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实验数据N11>N5,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
     

    组卷:53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